省人大代表、攀枝花市委书记贾瑞云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17日讯(川网集团省两会报道组记者 李桃 摄影报道)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城市,近年来,攀枝花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努力实现着从一个钢铁之城向钒钛之都的转变;从一个工业基地向康养胜地的转变;从一个三线建设的传统服务型城市向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的转变。今年四川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把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明确提出推动攀西经济区转型发展。对此,省人大代表、攀枝花市委书记贾瑞云在接受四川新闻网等媒体的采访时表示,工业一直以来都是攀枝花的核心支柱产业,攀枝花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和支撑。但同时要做好阳光文章,用康养产业来促进三次产业的升级转型,并通过工业的发展来支撑康养产业的做大做强。
转变:产业升级转型 钢铁城成区域中心城
“变”是攀枝花近年来的关键词。贾瑞云告诉记者,攀枝花是一个钢铁城,因攀钢而建、因攀钢而兴,攀钢一直都是攀枝花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特别是在2018年,攀钢实现盈利53亿元,创50年来历史最高水平,比曾经的历史最高水平翻了一番。然而,钢铁产业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型产业,更是一个污染产业。只有从根上进行彻底的改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不管是在技术升级、科技创新上,还是在以环保为中心的污染排放改造上,我们都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仅攀钢就投资上百亿元进行环保整改。而最为核心的一点是我们对产品结构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贾瑞云说,如今的攀枝花早已由过去以钢铁为核心的生产基地转变成了以钒钛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产品也由过去普通的钢锭、钢坯、钢材等,变为以钒钛产品及其服务为主和给高铁铺路的含钒百米长轨等。就在去年,攀枝花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工作获国务院表彰,并被列为全国25个老工业区重点工程之一。
回忆产业转型之路,贾瑞云充满感慨。他说,攀枝花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老工业城市,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不仅要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更需要提升和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据贾瑞云介绍,攀枝花地处的川西南、滇西北毗邻地区,共有60个县(区、市)、2000万人口、近6000亿元GDP。同时,攀枝花是四川通往东南亚、南亚的最近点,是四川联系该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在过去,攀枝花作为一个三线建设城市只需要把攀钢和攀钢的职工服务好,城市的功能就基本可以满足,农业也是保证当地人够吃即可,较少考虑如何去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支持攀枝花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然而作为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却恰恰是攀枝花的短板。
“为发挥好区域中心城市作用,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基础工作,也提出了要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及区域教育、医疗、信息、文化、创新高地‘一枢纽五高地’,为的就是全面提升攀枝花这座城市的综合功能,让它既为第二产业服务,为其发展提供更优、更强、更有力的支撑,又能服务社会民生事业,还能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谈及对今后攀枝花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发展的谋划,贾瑞云向记者分享了一组数据,显示了他的信心:“2018年,在攀枝花就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学生接近30%,来攀枝花中心医院住院的40%是外地人,攀枝花52%的商品房购买者是外地人。”不仅如此,贾瑞云还告诉记者,今后攀枝花还要发展大数据,在集聚人流、物流、资本流的基础上,再吸引和集聚信息流,使区域中心城市的概念逐步形成,彻底从过去为钢铁企业服务的城市转化成一个为区域城市群服务的城市。
攀枝花是新获批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贾瑞云对记者说到,他们将抓住被列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重大机遇,全力打通大通道,抓好现有机场灾害整治和改造升级,积极推进机场迁建。推动成昆铁路复线加快建设,推动攀枝花―大理(丽江)铁路尽快开工,加快推进攀枝花至大理、宜宾高速公路建设。同时,正全力争取攀枝花―昭通铁路按高铁标准立项建设,接入全国高铁网络,以真正成为对接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
“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在区域中心城市背后还有一个概念就是攀西经济区,在省委提出的‘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中,其中一区就是攀西经济区。”贾瑞云告诉记者,如今的攀枝花面临着“三区叠加覆盖”的局面,它们分别是攀西经济区、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国家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何用好“三区叠加覆盖”的红利,贾瑞云指出必须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牢牢抓住特色产业发展这一“牛鼻子”。“只有产业聚集之后,才可能有一个区域中心。因此我们就提出在2019年要高标准规划建设产城一体的钒钛新城,推动企业聚集、人口聚集和消费聚集,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通过科技攻关,大大降低钒钛产品特别是钛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消费成本,使之既可以运用于军工领域,也可以向百姓的生活领域拓展。”
融合:与阳光“合股” 工业、康养互为支撑
实际上,在探索攀枝花转型发展这一过程中,还应注意到攀枝花是全国较早提出康养这一理念并着手发展这一产业的城市。在工业与康养这两个看似互有矛盾的理念背后,其实正是攀枝花做着钒钛与阳光这两篇辩证文章。“一个钢铁之城要转换为一个康养之城。对很多人来讲,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但这就是攀枝花发展康养的辩证法。钢铁之城和康养之城,它们是相互矛盾又互为支撑的。”贾瑞云向记者说到。
据了解,近年来,攀枝花聚焦做大做强“阳光”文章,大力发展康养产业,跻身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全国呼吸环境十佳城市、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等,成为四川首个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每年赴攀过冬康养的“候鸟老人”超过15万人次,养身、养心、养智的条件日趋优越,“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显著提升。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不是说有空气、阳光就可以发展康养产业,还必须加入服务、管理等,才能算是与阳光‘合股’,才能做大做强康养产业。否则纯粹的康养是走不长远的。” 贾瑞云说,在康养产业发展过程中,工业是起支撑作用的。因此攀枝花若不进行产业转型,工业产业的发展可能就肆无忌惮,就不会把环保问题看得很重。但恰恰攀枝花又要搞工业生产,又要发展康养旅游,那么只有通过用康养基地来规范和要求钒钛钢铁产业的发展,而钒钛钢铁产业的发展也要为建设康养基地服务。
“康养产业是对工业产业的更高标准和要求,我们说‘工业不强不叫攀枝花’,攀枝花现在抓工业就是再造一个‘太阳’。因为没有这一个‘太阳’,我们的阳光之旅打造、康养胜地建设就难以为继。只有当一个地方的经济有一定带动力后,它才能对康养产业有所支撑,使其有所发展,才能富民强市。”而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贾瑞云对攀枝花康养产业发展也早已有规划:攀枝花将进一步发挥阳光河谷、宜人气候和三线文化等资源优势,坚持“环境养身、文化养心、事业养智”理念,推进安宁河流域和金沙江沿岸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阳光生态经济走廊,构建全域化布局、全龄化服务、全时段开发的康养发展新格局。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