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阆中2月2日讯(林童庆 李孟秋 文/图) 第二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于1月26日热闹开启,1月31号,记者来到本届博览会十大主题活动之一的“阆中春节大舞台・民俗文化大联展”活动现场,体验“春节发源地”阆中春节别样的文化年味。
阆中春节民俗文化大联展分为A、B两个展馆,分别设置四川特色文化、少数民族工艺、传统民俗等内容展位,A馆包含展位18个,B馆包含展位16 个,将集中展示四川蜀绣、潍坊风筝、阆中民影戏等传统文化,使人们感受中国民间传统的魅力与新春佳节的喜庆祥和。
除了阆中皮影、丝毯、纸扎门神画、 瓦当泥塑、工笔画、老观花鞋等本地特色的民俗。南充8县区的剪纸,丝绸,根雕,山东的风筝,陕西的香包等也都粉墨亮相。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30多个春节民俗文化团队,带着41个春节民俗文化项目齐聚阆中,展示历史悠久又蓬勃向上的当代中国春节文化。
A馆展位1:阆中皮影戏
阆中王文坤家族世代传承皮影艺术,是中国皮影艺术界最为知名的皮影世家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王文坤继承、发扬 辈的皮影艺术,广泛吸收诸家之所长,雕、画、走、唱、拉、扯、吹样样精通,谓之“全才”,终成一代大师。以王文坤为主要创立者的“王皮影”一派,在中国灿若繁星的皮影艺术流派大家庭中独树一帜,匠心独运,历久弥新。1988年,王文坤这位带着浓烈农民气质的民间皮影艺术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征服了维也纳观众,轰动了音乐之都。皮影艺术代表中国,代表东方艺术,在 地利得到了西方艺术界与人民的高度赞扬,它不仅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更走近了世界艺术的最高殿堂与中心。
A馆展位2:阆中门神画
A馆展位3-1:阆中老观绣花鞋
A馆展位3-2:营山根雕
A馆展位4:阆中柏垭瓦当泥塑
A馆展位5:阆中纸扎
A馆展位6:阆中丝毯
阆中丝毯织造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称为东方软浮雕。自明朝开始,阆中就出现了丝毯编织作坊。清朝中期,丝毯编织成为城镇很多家庭的主要谋生手段。解放前阆中有“张家花卉”“薛家山水”等著名家族作坊10余家,一个家族数代人都从事丝毯编织工作,经过累积形成各自不同的图案风格并代代相传。阆中手工打结丝毯因原材料讲究,技艺独特,产量一直较低,价格昂贵。
A馆展位7:阆中观音工笔画
工笔画,亦称"细笔画",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工笔画与"写意画"对称。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
工笔画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水墨、浅绛、青绿、金碧、界画等艺术形式均可表现工笔画。
A馆展位8-1:南充嘉陵丝绸
A馆展位8-2:南充蓬安绳编
A馆展位9:尼泊尔唐卡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A馆展位10-1:南充仪陇剪纸
A馆展位10-2:南充西充剪纸
A馆展位10-3:南充仪陇篆刻
A馆展位10-4:南充南部剪纸
A馆展位12:四川江安竹簧
四川省江安县竹簧工艺历史悠久,兴盛于公元1503年。当地祖先们利用竹材,研发了许多具有独特地域文化风格的竹工艺品,种类可分为竹筷、竹筒雕、竹根雕、竹家俱、竹装修等几大类;雕刻技艺有镂空雕、烟熏皮雕、鼓雕、圆雕等。其雕刻造型艺术既保留了中国书画完美的笔墨神韵,又显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工艺技巧。
A馆展位13:四川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是成都地区的地方独特手工艺品,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做贡品。瓷胎竹编产品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该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A馆展位14:四川夹江年画
夹江年画使用天然的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印、绘而成,构图丰满、虚实相间、人物聚散、匀称合理,造型夸张,表情生动,具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该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A馆展位15:陕西民俗香包
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佩帏,它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我国自古就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传统。五颜六色的布和线被做成各种形状,上面绣上长命百岁、福、平安富贵等字样。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美好祝福。该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A馆展位16:南充顺庆李氏古琴
据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古琴制作在川东北历史上皆有名气,李氏先人曾身背古琴出广元、过汉中,卖琴于西安,曾从水路下重庆、走汉口到江浙。李军伟先生,斫琴师,古琴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惜缘古琴坊”创始人。祖籍四川南充,自幼受其祖辈影响,喜欢传统制琴及民间乐器,早年随父亲学习研究斫琴,得其真传,九十年代初年南下扬州参师研修,更精于思考,遂通斫琴之道。扬州创建“惜缘古琴坊”,2014年创建南充市顺庆区李家镇惜缘手拓古琴有限公司,成立西安曦和古琴茶文化培训中心,南充市顺庆区李家镇古琴文化培训中心,积极筹备开展中、小学古琴进校园活动,培养古琴爱好者近千名。
古琴第十二道工序:选胚--制胚--成型--安底板--合琴--镶嵌--披布--刮腻--上面漆--上雁足--栓弦、成琴--校音。
A馆展位17:南充顺庆景泰蓝金丝彩釉手工画
景泰蓝金丝彩釉手工画是明朝景泰年间的景泰蓝手工艺经多代大师潜心研究,不懈努力发展演化而来。传说一始于春秋的越王勾践,勾践剑上镶有蓝色釉料;传说二始于元朝忽必烈西征从西亚带入。直到明朝景泰年间,中国已经具备了成熟的铸铜等冶金技术,为景泰蓝手工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致使景泰蓝手工艺在短期内得到了极快的发展,有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一枝奇葩。由于景泰蓝手工艺采用的蓝色釉料十分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高贵华美,同时在“景泰年间”极盛,而取名为“景泰蓝”。
景泰蓝手工艺在清代乾隆年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是景泰蓝的鼎盛时期,近年在南充市顺庆区景泰蓝制作传人侯贵荣先生的艰辛努力下,将景泰蓝手工艺传承与发展,使其景泰蓝手工艺画制作品种繁多、精湛工艺得到极大提升。
A馆展位18:川北大木偶
川北木偶戏,始于汉,兴于唐,到宋时就相当盛行了。南充地区的木偶戏有川北大木偶与京木偶,二者都是杖头木偶,此外还有指戏木偶,即被单戏。京木偶较小,川北大木偶较大,京木偶与流行于其它地区的京木偶相同,而川北大木偶则风格别具,颇有特色。川北大木偶身高四尺有余,且表演不受剧种限制,人和木偶混合(阴阳班)演出时,神貌无异。
B馆展位19:山东潍坊风筝
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该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馆展位20:四川蜀锦蜀绣
蜀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西晋时期,与金、银、珠、碧、锦并称“蜀中之宝”。蜀绣以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喜爱,被誉为“东方的艺术明珠”。
蜀锦,专指蜀地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蜀锦有两千年的历史。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两个项目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B馆展位21:南充高坪竹编
南充市高坪区斑竹竹艺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南充市高坪区斑竹乡,由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万学于2009年6月筹建,主要从事生产、销售竹编工艺品,产品热销国内外。
公司生产的竹编画,系精选斑竹乡深山柔韧性极强的慈竹,经去青、抽丝、着色等三十二道工序,加工成细如发丝、薄如蝉翼的竹丝,再采用挑、压、拼等多种不同的手工编织绝技,运用提花编织的原理,通过虚实和明暗的变化,与名家书画奇妙结合,经过绸缎装裱、画框装饰,制作成精美的竹编艺术品。具有清香淡雅、神形酷肖、栩栩如生、立体感强等特点。其精细的效果和艺术神韵可媲美丝绸、刺绣,既保持了书法艺术和国画的神韵,又充分体现了传统竹编艺术的风格,是赠送亲朋好友、个人艺术收藏、家居装饰的首选。生产的竹编画有《八骏图》、《簪花仕女图》 、《梅花图》 、《五牛图》 、《隐形观音》 、《兰亭序》 、《梅兰竹菊》、《百寿图》 、《松鹤延年》 等三百多个品种。
B馆展位22、33:四川泸州分水油纸伞
泸州制伞业起源于明末清初,其生产制作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泸州分水油纸伞厂是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家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企业,2008年,泸州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泸州油纸伞反复撑收3000次不损坏,清水浸泡24小时不脱骨,伞顶五级风中行走不变形。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把完全保留着全手工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泸州油纸伞几乎毫无遗漏承袭了中国传统的制伞技艺。
油纸伞有着丰富的文化涵义,比如'油纸'与'有子'谐音;圆形伞面寓意美满、团圆、平安;竹制伞架,寓意节节高升。除此之外,油纸伞更是恩爱、浪漫的代名词。
B馆展位23:四川藏羌织绣
藏羌织绣是“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和“羌绣”的合称,工艺分为编织和挑花刺绣两个大类,主要以毛、麻、棉和桑蚕丝为原材料进行制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两个项目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B馆展位24:四川民间玩艺
民间玩艺指民间专供儿童玩耍游戏的器具。中国的民间玩艺种类繁多,制作精巧,以其鲜明的娱乐性、趣味性和祈求性充实着百姓的生活。以娱乐的方式向社会渗透和传播民俗文化意识的精神活动。
B馆展位25:四川自贡麦秸粘贴画
杨权福,自贡富顺人,自贡市杨氏秸编工艺第四代传人。毕业后回家一直从事秸秆工艺的研发,多年以来,秸秆工艺在传承传统秸秆工艺的基础上,保持秸秆自然光泽和纹理,大胆创新,吸收了竹编、烫画、剪纸、浮雕等众多表现手法。
杨权福先生用秸秆编织的人物肖像,花鸟,书法,山水,亭台楼阁等图案,设计新颖,技艺精湛,画面极富笔墨情趣,图案栩栩如生,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杨氏秸编历经100余载时光沉淀,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秸编艺术流派。
杨权福独创的秸秆立体模型工艺,汇聚了杨氏秸艺之精要,古意新作,成为秸秆工艺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其作品已成为政府、企业、私人藏家、邦交友谊的礼品馈赠与收藏品鉴的高端之选。
B馆展位26:四川纳西蝴蝶画
泸州蝴蝶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其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和高雅华贵的艺术风格成为工艺精品。蝴蝶画是采用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手工剪贴而成。以人工养殖蝴蝶为主要材料,利用其独特的花纹,全手工剪切粘贴而成,无做作之笔。蝶画制作者在制作蝶画时,选择不同外形的蝶翅巧妙组合,强调结构与色彩的关系,运用疏、密、厚、薄的手法,以充分体现每种蝴蝶翅翼的独特之处。一幅好蝶画作品,往往能体现出作者的想象力、绘画功底和蝴蝶知识,每一幅成功的蝶画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具有颇高的欣赏价值。
B馆展位27:四川新津绳编
新津绳编脱胎于道教的服饰、法器。新津绳编样式多变而精巧,常见的有吉祥结、团锦结、盘长结、万字结、藻井结等十多种基本结法,其寓意涵盖祈福求吉、天人合一、向心凝聚等多个方面,文化底蕴可谓广博深厚。该项目被列入第六批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馆展位28、29:四川新繁棕编
新繁棕编技艺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成各类造型精美的生活用品和手工艺品。起源于清代嘉庆末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清代嘉庆末年新繁妇女即有“析嫩棕叶为丝,编织凉鞋”的传统。该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馆展位30:四川彝族漆器
彝族漆器漆绘技法独特,以黑为尊、以红为贵、以黄为美。做工精制、笔法细腻,绚丽的纹饰和优美的造型浑然一体,具有耐酸碱、耐高温、不易腐、不脱漆的神奇生命力。该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B馆展位31:南充顺庆面塑
面塑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迄今已走过千年历程。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面塑起源于山东,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料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B馆展位32-1:四川成都糖画
成都糖画是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流传于四川省成都市及周边地区。四川民间过去又称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等。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曾广泛流行于四川省成都市及周边巴蜀大地城市乡村。列中国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馆展位32-2:四川夏氏风车
夏氏风车起源于明朝年间,主要材料是:竹子、白纸、铁丝和染料。经过选料、裁纸、上色、上芯、破竹、围圈、粘贴、造架、组装等几十次工序制作而成。具有强烈的民间工艺和文化价值。该项目被列入第四批遂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馆展位34-1:四川苗族刺绣
苗族的刺绣,也称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和苗族文化最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针线活”作为文化表现的重要载体,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族的刺绣最具传统风格,原汁原味,精美绝伦,反映在服饰和其它工艺作品上很具有独特性,如双针锁绣等针法,运用了各种变形和夸张手法,表现出了苗族创世的神话和传说,从而形成苗家姑娘个个会绣花的苗族独有刺绣特色和艺术文化。
B馆展位34-2:四川苗族扎染
苗族的扎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其染颜色用的染料与蜡染是一样的,但扎染的方法更加生动,面料不是依靠蜡来附着,而是用绳子来裹扎一部分。
准确说,扎染是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工艺分扎结和染色两个部分,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上打绞成结,然后印染,再把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扎染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历史悠久,各具特色。
B馆展位34-3:四川苗族芦笙歌舞
川南苗族,在四川常常被称作川苗,主要分布在四川的宜宾、泸州,约有人口14万人。川南苗族的聚居地依山为伍,主要生活在大娄山、雪山关、笋子山、仙峰山;以河为畔,主要生活在赤水河、古蔺河、白沙河、永宁河、古宋河两岸,这里既有陡峭的山峰,又有清澈的河流,是高山打造了苗族人民坚强的意志,是河流辅育了苗族人民善良与美丽。
1984年,川南建立起20个苗族乡,这里保留着纯朴、浓郁的苗族文化,其中“川南苗族踩山节”就是最典型,最盛大的节日,“川南苗族踩山节”产生地叙永县,这里的“踩山节”活动流传最早,运用也最广泛,最普遍。
川南叙永县苗族,苗族支系繁多,服饰各异,色彩斑斓,绚丽多姿。近年,苗族的刺绣、蜡染、扎染得到了广泛传承和运用,其中发展较快,有显著成效的是叙永县的枧槽、后山、分水,摩尼、麻城寨和,正东、合乐,他们蕴含了叙永县各地风貌、审美观点、支系特征,集中反映了叙永县苗族在美学、习俗等方面的传统特色,是叙永县苗族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还在馆外开设“感受文化魅力・激发智慧火花”有奖猜灯谜活动,以及太初历自拍装置,方便网友参与分享;以首届春节老人形象征集活动优秀作品的打卡装置也将分布在场馆内外,观众寻找并拍照分享后也会有礼品相送。馆外设置的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阆中“亮花鞋”展示装置也向外界传达了独特的民俗审美内涵。
据悉,“阆中春节大舞台・民俗文化大联展”作为第二届春博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一直持续到2月10日。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