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留得住过得好 成都“五大行动”全方位保障农民工工作生活

时间:2019-02-16

来到成都第7年,湖北黄冈市的周麟人已经从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联想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在他心中,这座让他安心工作生活的城市,已经成为第二故乡。2009年,已在广州打拼13年的徐刚,提出要回老家简阳发展农业产业时,妻子雷海春还以为他在开玩笑。没想到,到2017年,在简阳禾丰镇丙灵村,由徐刚成立的碑垭口黄金柚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吸引了全村103户贫困户加入,并成为当地的“精准扶贫”项目被大力推广。

在成都,类似“周麟人”“徐刚”的人还有很多,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工人的主体。那么如何为我市广大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14日,成都市2019年农民工新春座谈会召开。在一片热烈的氛围中,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与农民面对面,听他们分享城市工作生活感受、畅谈服务保障建议。

事实上,近年来,广大农民工在为成都建设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增加了劳动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实现了个人价值。截至2018年底,成都市共有外出务工人员48万余人、外来务工人员293.6万人。本地农民转移就业收入突破650亿元,返乡创业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记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为了让广大农民工在成都留得住、过得好,今年,我市即将出台《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方案》,深入实施农民工充分就业稳岗、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农民工权益保障、农民工关爱 “五大行动”,努力为广大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春风行动”

每年帮助转移

就业劳动者20余万人

2月12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春风行动”专项活动已经在全省范围内正式拉开帷幕,活动将通过技能培训、招聘活动、主题宣传、就业服务保障、返乡创业等7个方面的措施,为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

在成都,过去每年开展就业巡回服务200场(次)以上,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300场以上,帮助劳动者转移就业20余万人。

事实上,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就业外,社保、医疗、住房、教育、文化、户籍制度等方面,成都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座谈会上,记者获悉,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和本地学生,成都在编班、教师安排、学生评优、参加活动、接受辅导、享受政策等方面做到一视同仁。近三年,全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约有111万人,符合条件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0%以上。

在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上,成都将农民工住房保障工作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产业园区配套住房供给。目前,各类保障性住房向农民工分配公租房1万余套,向农民工及进城务工人员配售限价房约9000套。

  “归雁经济”

每年产值10亿元以上

吸纳就业7万余人

用创业带动就业。2015年,成都市出台《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将返乡创业政策覆盖人群扩大到全市所有农村劳动者。三年来,大力发展“归雁经济”,成都共引导返乡创业3万余人,创办企业1万余个,每年产值10亿元以上,吸纳就业7万余人。

事实上,在成都,更多的举措正在为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扫清障碍,例如,在农民工集中的地区设立返乡创业商会,搭建异地创业与回乡创业的桥梁。降低返乡农民工及农民企业家创业担保贷款的门槛,将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扩大到农村劳动者和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人员等等。

另一方面,成都以全程指导铺平创业道路。建立创业服务工作室或创业服务窗口,根据返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等创业服务。

技能培训

在线开放式培训

2018年累计培训11万余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成都,全民免费技术技能培训已经实施,随着《成都市全民免费技术技能培训实施办法》的印发,外地来蓉在岗农民工均可享受免费培训政策,构建农民工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免费培训体系。

同时,建立成都市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学院,开发技能培训公开课免费向农民工开放,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在线开放式培训,目前网络学院已储备79个专业1658课时的教学资源,能够承载10万人同时在线学习培训。2018年在线培训累计11万余人。

在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上,成都市出台《成都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实现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的制度性剥离。同时,对农民工讨薪、工伤案件免于经济困难审查,提供100%援助。

在扩大农民工社保参保率上,成都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全民参保登记率和入库率均达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超过98%。

本报记者 徐璨

[1][2][3]下一页 尾页

【听他们说】

鞋厂老板、火锅店长、职业经理人

都说“回来对了”

金堂县返乡创业农民工文仁浩:

成都为我们回乡创业筑起了“良巢”

1991年前往广东东莞,文仁浩开始了打工乃至创业的历程。当过保安、鞋厂小工,也做过采购、车间小主管和后勤负责人,1996年,文仁浩怀揣创业梦想开办印刷厂,10年间,公司业务逐步拓展到大型包装、小家电、纸品生产和贸易等领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在外务工创业十多年的他,对家乡的牵挂一直在心里,对家乡的变化一直在眼中。“特别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家乡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如火如荼,可以说为我们回乡创业筑起了一个创业的‘良巢’。”文仁浩告诉记者,2006年4月,他回到金堂县高板镇,投资1200万元创办了金堂县兴和制鞋有限公司,成为了金堂县第一批返乡创业者。目前,公司有16条生产线,员工1000余人,其中下岗职工40人、失地农民680人,年总产值3000余万元,年利税200余万元。

简阳本市户籍农民工曾大建:

这次回来看到家乡巨大的变化 觉得回来对了

“回来对了!”简阳人曾大建感叹,“在外面务工,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家乡,这次回来后,看到了家乡巨大的变化,自己回来对了。”

让这位海底捞成都六店店长感触颇深的,还有不少。他告诉记者,现在店里面招聘的好多年轻人,都是来自农村,刚来时,没工作经验,更没工作技能。“以前要是靠我们企业自己培训员工,往往费时又费力,还要投入大量资金。”曾大建坦言,现在成都有了网络职业培训学院,上面的课程丰富多样,农民工免费参加培训,我们都鼓励大家多多去报名参加,随时随地提升自己的技能。

高新区外来务工农民工周麟人:

我们对第二故乡充满了认同感和自豪感

来自湖北省黄冈市的周麟人,2013年毕业后进入成都联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现在是联想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

“在成都工作6年来,我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一步一步奋斗到项目负责人。”周麟人坦言,一路走来,他坚持用勤劳和坚韧努力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成都梦。

这个梦想与成都搭建的好环境与大舞台息息相关。周麟人告诉记者,生活中,高新区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员工公寓和上下班公交专线,同时也在权益维护、便利服务、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帮助。工作上,近两年,他和工友利用业余时间多次参加高新区合作街道组织开展的各类就业创业培训、沙龙活动,接受关于技能技术提升、劳动者权益保护、职工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大家对成都这个第二故乡都充满了认同感和自豪感。”周麟人坦言。

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政府能够为在成都务工的外来人员,提供更多的免费培训与人才招聘的机会,帮助我们掌握更多、更深的科技管理知识。

崇州市返乡创业农民工谢娇:

老同事都向我打听返乡创业的事

2012年,谢娇了解到崇州市关于构建“农业共营制”和“林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信息,还发现政府出台了大学生免息贷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大学生创业就业一次性扶持资金、“创业新星”评选、政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购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就下定了决心。“我当时就深切地感受到了,新时代新政策让返乡创业大有可为,随后,我辞去工作返乡创业,在2014年成立崇州市童桥家庭农场,开展粮油种植以及稻虾综合种养。”谢娇说。

现在,农场新增稻虾综合种养480亩,全年收入达200万元,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户平均增收超过3000元,被评为成都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成都市“十佳”家庭农场。“我还通过竞聘成为了崇州市季崧林地股份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谢娇称,回来的这几年,成都的政策越来越好,一些老同事看她在家乡干得红红火火,也开始向我打听咨询返乡创业的事。

本报记者 徐璨

首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尾页

【同步播报】

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纳入保障

出台政策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凝聚着农民工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贡献。记者14日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如今全市教育战线正加快建设“优教成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为向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让每个孩子享有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市教育局已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统一纳入保障范围,不仅搭建便民渠道保障入学,而且出台政策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加强统筹规划

实现随迁子女学有保障

按照“政府负责、齐抓共管、公办为主、依法规范”的原则,市教育局坚持每年出台流动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文件,并提前一年向社会公布。

2018年,成都市教育局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统一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参加中考及升学制度。同时实施中职学生免学费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住宿费政策,其中,根据专业不同,一、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每生每年享受1000―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

“未来将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办学潜力,合理安排学位,确保随迁子女就学有保障。”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教育局将常住人口纳入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点布局,推进全市199个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三年攻坚”项目全部开工,新投用幼儿园98所、中小学55所,新增学位11.2万个。而2019年,全市还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0所、中小学40所,新增学位7万个。

据透露,成都市教育局接下来将加强调研,及时掌握全市流动人口分布的数量、子女就学以及留守儿童需求,积极开展积分入学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目前,全市将采取积分入学与社保一年、居住一年的“双轨并行”方式进行过渡,实施具有成都地域特色的教育关爱政策,为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子女就学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优化便民渠道

确保随迁子女入学无忧

“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需求是我们为农民工朋友提供便民服务的前提和保障。”据负责人介绍,市教育局目前依托流动人口综合信息系统及积分管理系统,定期召开工作联系会议,及时收集和掌握各区(市)县流动人口的分布、数量、原籍地、从业情况及子女就学需求,制定和完善服务工作方案。

同时,建立和完善了招生入学等教育政策“三个讲清楚”机制,即市级层面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讲清楚、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走进社区向居民讲清楚、学校通过家校联系向家长讲清楚。按照时间节点,组织区(市)县准确发布《入学指南》,并设置专门窗口、安排专门人员开展随迁子女入学服务。

据悉,近年来,随迁子女来蓉就学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就读中小学的随迁子女共计39.2万人,较2017年增加1.1万人。其中在职教领域,随迁子女主要选读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旅游管理等16个大类专业,基本覆盖全市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而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到世界500强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就业的占比达32.5%。

实施关爱行动

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18年,全市双亲在外的留守学生总数达4.4万人,其中在校寄宿留守学生有1.3万人。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市教育局制定实施《成都市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方案》,创造条件关爱留守儿童。

一方面,组织村委会、学校与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共同签订《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书》,落实多线控辍保学机制。另一方面,发挥部门和区县优势,形成区域特色。比如,与共青团携手组织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夏令营活动,丰富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组织学校干部教师与留守学生(儿童)“爱心结对”,立足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课后服务、开展免费公益特长兴趣培养等,为留守儿童成长保驾护航。本报记者 赵子君

首页 上一页[1][2][3]
  • 上一篇:去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
  • 下一篇:成都今年实施1090个重点项目 年度计划投资48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