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晓铃)继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申报世遗的前期工作也在国内全面展开。记者3月12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南亚廊道四川段的考古调查工作已于去年启动,目前已对3条境内古道进行了调查。未来,考古人员将完成对四川境内的5条主要古道的全部调查工作,为南亚廊道跨国文化遗产申遗工作提供基础材料和学术支撑。
南亚廊道,指中国古代联系南亚诸国以及中西亚地区的通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体上分为4条核心线路:经青藏高原经尼泊尔到恒河平原,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到印度西北部及更远,西南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以及到中亚的西北边境的线路。最近几年,南亚廊道沿线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境内的丝路文化遗产,南亚廊道跨国联合申遗也因此成为可能。在此背景下,国家文物局2017年开始推动申遗准备工作,青海、西藏、云南、四川等地的遗产调查相继展开。该考古调查旨在明确南亚廊道的主线和复线,再现各时期交通网络及古道的变迁沿革。
据介绍,四川境内的调查,将主要围绕5条古道展开,分别为从陕西经广元、绵阳、德阳直到成都的金牛道,从成都出发经眉山、乐山、宜宾到云南昭通的古道,以及从成都出发经雅安、凉山到云南楚雄的道路。此外,还包括两条穿越藏区的线路,一条是从康定进入西藏的古道,另一条则是从茂县经松潘进入甘肃、青海的松茂古道。省考古院有关人士介绍,四川因为多山,很多古道都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因此在近现代修筑公路的时候大多被避开。在全国范围来看,四川古道不仅修筑道路的方法很有特色,保存完好度也比较高。在此之前,金牛道广元段还曾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此次调查,考古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摸清古道线路的明确走向,以及与道路相关的遗迹的保存现状。调查不仅要采用社会学、民族学相关的手法对当地人进行大量采访,还会采用GPS、卫星照片等高科技手段来记录线路状况及核定古道,并用无人机航拍道路和相关遗迹等。未来还将对相关重要点位进行考古发掘,以确认道路使用的起始时间等问题。这些翔实的基础材料,将为申遗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提供学术支撑。此外,与古道相关的文化遗存的真实呈现,也将助力它们在南亚廊道申遗成功后纳入遗产点得到更多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