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中丘区遂宁,有这样一个“洋气”的欧美产业园――不仅有多家欧美企业在此落地,这里还是全川唯一一个民办国别产业园区
□本报记者 梁现瑞 袁敏
一边是德国,一边是美国――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欧美产业园,飘扬着不同的国旗。
一条不足50米宽的道路两侧,分别驻扎着德国飞帆泰公司和美国李尔汽车零部件公司。
欧美产业园区是一家由民营企业自主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的产业园区,也是全省唯一一个民办国别产业园区。10月22日,记者来到这个园区。
A
愿景与路径
园区民办,这是逼出来的创意
“5年前的事了。”说起欧美产业园区的“身世”,薛昆打开了话匣子。薛昆是遂宁经开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见证了欧美产业园区创立的全过程。
当年,一个偶然契机,遂宁市政府主要领导前往德国访问,德国制造业的高水平给访问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一刻起,一个大胆的想法萌生:设立一个专门的园区,引进一批德国制造业企业,进而带动本土制造业转型升级。
“心里没底。”把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变成现实,薛昆的担心很现实:要把世界先进制造业企业从万里之外的德国引进到中国西部一个小城市,人家凭啥子来?更何况,只有德国企业,对象那么窄,园区极有可能吃不饱。
有人提议,可以扩大园区的招商范围。园区的名字就从最初的德国产业园区先后变为欧洲产业园、欧美产业园。
范围宽了,并不代表园区招商无虞。薛昆坦言,遂宁地处川中丘陵,国际化水平相当低,要让这样一个地方一下子办一个国际园区起来,完全是两眼一抹黑,火门都摸不到。遂宁经开区成立20多年,实力还很弱,一下子要创办一个几百亩的国际化产业园区,还是捉襟见肘。
最大的障碍是机制。既然是国别产业园区,面向国际企业,那就得有国际化的管理、人才,而经开区作为政府主导的产业集中发展区,很难突破现有的体制机制。引进国际化的招商人才,就必须匹配相应的激励机制,但现有体制下不可能给出更高的待遇。
必须采用一种新机制。最初的设想是以商招商,即通过一些有国际合作经验的企业来负责整个园区的招商工作。几年前,射洪西河工业园区曾用过这种模式,虽然这个园区并不是一个国别产业园区。
经过筛选,四川京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入视野。该企业主要从事石油螺杆钻具、震击器等的制造、销售和租赁,业务主要面向国内及欧洲地区,与德国企业交流甚多。
2017年,四川京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出资设立遂宁京石企业管理服务公司,欧美产业园区建设的重任交到了这家纯民营企业的手上。这是四川国别产业园区中的独一例。
放眼全国,园区民办不是个案。早在1997年,大连软件园就成为国内首个“官助民办”的产业园区。这一模式,政府不投资,提供规划审批、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园区所有的投资、开发、建设、运营与管理按照市场规则,完全交由企业自行运作。创新体制充分发挥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激发了市场潜能,迅速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一流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
B
成员与格局
政府、园区建设管理企业、入驻企业,形成三角关系
走进欧美产业园区,目之所及,是一幢幢的标准化厂房。
美国李尔和德国飞帆泰是最早投产的两家企业,毗邻而设,只有一道两米多高的白色铁制栅栏间隔。
常见的是企业之间用围墙隔离。为啥把围墙换成栅栏?遂宁京石企业管理服务公司负责人冷真新讲出一段故事。
园区规划之初,公司的想法是园内各家企业之间采用“软”隔离,即通过绿植隔开,而不是用围墙,这样做除了视觉效果更好,还可以节约土地。欧美产业园区占地500多亩,地并不算多,必须倍加珍惜。而企业想的是安全,想修围墙“硬隔离”。修围墙还是种绿植,意见相左。多次商讨,最后的结果是折中,“不软不硬”,用通透的铁栅栏隔离,节约了土地,也保证了企业的安全。
铁栅栏风波,浓缩园区各方博弈,也凸显出民办园区更重视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效益,共享模式被大规模引进到园区,包括空压机、展示厅、餐厅等等,不用企业单独建设。
民办园区存在三个利益主体:政府、园区建设管理企业、入驻企业。三方构成一个三角关系,博弈无处不在。
按照之前的约定,政府负责提供土地和“三通一平”,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厂房等一切规划、建设、招商、运营全部由京石公司负责。2018年至2027年为园区的建设培育期,这期间,经开区按照建设的不同阶段匹配相应的资金,园区必须按约定推进,10年内需累计纳税5.6亿元,相当于每年5600万元。从2028年开始,园区进入全面投产期,每年需纳税2.1亿元,亩均税收400万元。完成这个指标,经开区会给京石公司一定奖励。
从目前情况来看,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正式签约的企业有10多家,其中5家已经投产。京石公司已经投入了近两亿元,包括园区的基础设施,以及招商引资。
C
收获与困惑
更重视契约精神,效率更高,但面临很多新课题
“效率高多了。”10月22日下午,记者碰到李尔公司负责人吴飞,说起对园区的感受,效率是提得最多的一个词。李尔公司之前在武汉一个园区,需要对接工商、税务、环保等很多部门,“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而在欧美产业园,京石公司专门设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每个环节都派人全程协助甚至代办,省事不少。
德资企业飞帆泰也有同样的感受。其负责人陈振飞是广东人,这家企业也是从深圳搬过来的,公司主要的产品是大屏幕显示器,最大可以达到100多英寸,90%出口欧洲。在遂宁,有京东方提供原材料,产品可以上中欧班列直发欧洲。陈振飞说,之前在深圳,企业物料的准备、外事的对接,都要靠企业自身来完成;这里的企业服务中心提供了一揽子的专业服务,让公司可以专注生产,不操心这些杂事。
另一个体现效率的地方在补贴发放环节。为了招商引资,政府一般会给予企业一些必要的补贴,比如搬家补贴、就业补贴等,之前从申请到最终到账,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一两年,都很正常。现在不一样,只要承诺的,最快一两天可以拿到,“这是深圳都比不上的。”陈振飞说。更重视契约精神,更重视效率,这是他对民办园区最大的感受。
一片赞美声中,也有隐忧。以美国李尔为例,这家企业刚刚入驻遂宁,即遭遇汽车产业的寒冬。国内汽车销量下滑,作为配套企业的李尔,订单少了。缺乏熟练的工人,是更大的挑战。记者采访期间,正好碰到李尔公司在招聘员工,两个女职员在公司门口竖了一块招聘1100名普工的牌子,但整整一天时间,少有人上门应聘。
企业陆续入驻,园区主要工作将从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逐渐转向管理运营,能否让企业留得住,是摆在面前的新课题。
“压力山大。”冷真新坦言,京石公司之前主要从事石油钻井方面的生产经营,完全没有管理一个园区的经验。尽管接手之前去沿海很多园区考察学习过,但这种能力岂是一朝一夕能学到的。企业引进、孵化、培育、融资、物流,没有一个是拿手的。
冷真新还透露,政府给的配套资金没有按时足额到位。按照惯例,政府招商引资,会给企业相应的优惠,现在不直接给企业了,给了中间商,这种做法跟现行政策相悖。“怎么解决?现在都在探索。”冷真新说。
冷真新说,目前,园区投入使用的只有起步区的100多亩,还有近400亩需要分期开发。这需要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钱从何来?还有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前不久,一家原本谈好的企业突然放弃了,这让冷真新很沮丧。
“蜜月期”过了,欧美产业园区的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