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川字号”农产品 将从这里卖向全球

时间:2021-04-07

成都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技术负责人在培植房巡查蟹味菇长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文 华小峰/图

“就是这里了。”4月1日,站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的站台上,成都青白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国一次又一次确认发车仪式的细节。9日,四川发往乌兹别克斯坦的首趟茶叶专列将从这里启程,5天后抵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除了“首趟”,徐国谨慎的原因还在于,前不久,这里刚被赋予引领“川字号”农产品出口的新角色――设立中国(成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这个正在建设的园区,将成为四川农产品销往国外的集散地和始发站。

  1

无奈借船出海

以中小订单为主,多依靠省外转运

“这是头一回,可不能在质量上出问题。”4月1日一早,四川省百岳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毅核对完发车时间后,又请来质检人员,对即将装柜的茶叶进行抽检。4月9日当天启程的首趟班列上,就有这家公司发出的320吨茶叶。

2018年,宜宾人薛毅在乐山夹江县创业。3年来,销往国外的茶叶全部经由省外口岸转运,“从西安发过车皮,从北海走过海运。”

为何不从产地到终端消费市场“点对点”发货?答案藏在四川农产品出口的特点中――以中小体量订单为主。如果没有外力的整合,这种“小、散”很难吸引交通运输部门开设国际货运专线。

“和工业品相比,农产品外贸利润空间没那么高,相关企业对运费承受能力也比较低。出路只有把量做上去。”四川华通柠檬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峰说,自己做了多年外贸,发往欧洲市场的柠檬也多半是和其他工业领域外贸企业“拼单”。

其实,“川字号”农产品外销规模并不小,并且还有较大成长空间。

“我们的农产品种类全、质量好,具有很强的外贸竞争力。”省农业农村厅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闫志农介绍,去年签署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于今年3月1日生效,列入受欧盟保护的四川农产品就有27个,位居各省第一,眉山泡菜、安岳柠檬等均已征服极为严苛的欧洲市场。

以茶为例,作为全国茶叶产量第一大省,去年前10个月全省茶产量(干叶)达到11万吨,至少三分之一销往国外,但从成都海关出口的只有3279吨,仅为省外转运量的一成。

  2

急需补齐短板

建全川农产品“卖全球”的集散地

四川急需一个本土的农产品“自贸区”,作为外销集散地和平台,并带领“川字号”农产品转型升级。

这个“自贸区”建在哪里?“有先天条件和优势的,只有青白江。”省农业农村厅合作交流处处长蔡军军说,硬件方面,青白江区拥有国际铁路港枢纽、口岸,仅物流集散、冷链配送、仓储服务和供应链基地就有158个;软件上,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本身就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部分,拥有成熟的外贸配套和服务体系。

“所以,‘自贸区’很大程度上是在已有基础上提档升级。”蔡军军说,初步的设想是,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配备农产品进出口大宗交易功能、检验检测功能,配齐农产品电子商务机构、结算中心、农产品期货信息发布平台等,最终建成农产品自贸中心。

想要让“川字号”农产品“卖全球”,这些还不够。

“和工业一样,农产品的外贸也需要多地协作。”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认为,从区域布局角度来看,想把农产品“自贸区”做大,首先布局就不能小。

按照这个思路,具有口岸优势的青白江区和邻近的农业主产区彭州市被列为核心区,新都区、金堂县、郫都区、简阳市则作为配套区。

其次,布局项目要精准。“最重要的,是包括冷链物流在内的加工体系。这是四川的短板。”省农产品流通协会相关负责人坦言,想要把农产品卖得更好,集散地之外,农产品“自贸区”还应是加工地。正因如此,最终提交给农业农村部审核的方案,农产品“自贸区”的名称成了中国(成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在园区功能区划布局上,加工领域“补短板”思路体现得更为具体。

徐国介绍,加工产业园的总体规划是“一心两园一区”――进出口贸易中心、临港物流园、加工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位于青白江区弥牟镇的加工产业园是重中之重,概算投资700亿元,占总投资九成以上。眼下,弥牟镇内的食用菌产业园等园区的加工能力已初具规模。

规划图上,加工规模和领域还要再扩大――预计到明年底,成凉(成都、凉山)农特产品加工贸易园等将全部建成投用,可实现川粮油、川菜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全覆盖。

  3

面对激烈竞争

周边城市成本较低,转道海运也有优势

“先发几次货,看看情况再决定。”提及农产品“自贸区”的话题,方义开保守的态度让人意外。4月9日发往乌兹别克斯坦的首趟专列上,最大的发货方就是这位四川华义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

方义开态度保守的原因有二:农产品出口专列能否常态化运营还需观察;没有政府补贴前提下,从青白江口岸起运的费用还是比省外口岸高出不少。特别是后者,方义开的感受最为直接:本次他发往乌兹别克斯坦的1200吨茶叶,运费高达240万元,比从西安起运高出一成多。

“发货量起来了,班次密度和费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坦言。

此前,西安出台了对中亚班列的补贴政策,以降低运输成本、吸引货流。在此背景下,不少川企大举北上。

竞争的对手还有水运。统计显示,去年,在运力紧张、运费大增的背景下,四川仍有不少企业坚定地选择水运。

“我们卖到乌克兰和波兰的货,全部是水运。”广元农产品外贸商刘健说,伴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川货选择海运的便捷度越来越高。去年他卖到欧洲的核桃,要么先走铁路至广西北海港出海,要么直接在泸州港装箱。

为何选择海运?刘健算了一笔账:铁路运到北海港再发货至乌克兰,每吨运费只有陆路的五成。对于冷链和时间要求不高的农产品而言,水运仍然是第一选择。

一边是激烈的外部竞争,另一边则要发愁建设的资金来源。

“700亿不是个小数目。”在方案上报前,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俊国到青白江区考察了一圈,“看看有哪些项目不是必须上的,又有哪些是可以招商引资的。”距离“自贸区”预计建成时间只剩下不到两年时间,“钱从哪来”,还要“动动脑筋”。

  4

放大时效优势

以鲜活农产品为突破口“聚人气”

尽管有竞争、有难题,但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行动。

“储藏室的温度一律调到10℃,今天采收的量会比较多。”4月1日一大早,在青白江区城厢镇的厂区内转了一圈后,杨琳在微信群里分享了当日技术规程。作为成都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他很清楚:正在采收的蟹味菇将在4月中旬陆续起运中亚。而低温采收、预冷,至少能让鲜菇保存45天不变质。“从成都到中亚只要100多个小时。到欧洲大陆终点站也不过半个月,比走海运快3周。”

准备分一杯羹的还有成都银犁冷藏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冷库主管童勇看来,农产品“自贸区”在鲜活农产品进出口等领域,将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接下来,成都银犁将会把在青白江区城厢镇的4座冷库扩充至6座,静态库容从眼下的3000余吨增至4000吨以上。

先从鲜活农产品入手、吸引社会主体投资,与省农业农村厅、成都市和青白江区当下的思路不谋而合。

“鲜活农产品对运输时间要求比较高,省外的口岸和水运都竞争不过我们。只要我们把冷链等做好,这部分业务就够大了。”青白江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邱方林介绍,以川果为例,眼下全川年产量已接近1200万吨大关,出口前景十分看好。例如晚熟柑橘、柠檬、红心猕猴桃等具有全球性优势,出口订单只会逐年增加。有了川果助阵,其他特色农产品也会陆续“汇合”。

针对“钱从哪来”问题,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成都市、青白江区已经初步拟定了国内外农产品加工、外贸巨头名单,“接下来,就是把他们请过来、引进来。”在前述负责人看来,只要农产品“自贸区”越办越红火,“金凤凰”迟早会在此安家,建设资金来源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 上一篇:一季度四川187万脱贫群众就业 扬“龙头”稳岗就业这样帮
  • 下一篇:在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国宝"迎来科学保护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