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于4月2日在成都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代表、各省级教育部门及相关处室负责人、首批29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政府负责人、专家代表等参会。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四川省教育厅、广州市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等10个单位进行经验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的实践经验获得与会人士的点赞。
为何选在成都?
构建防控体系 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持续下降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摆在全市重要位置,多次研究推进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出台《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行动方案》,构建以校为本、多方联动、系统整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持续下降,高发、低龄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据统计,在疫情发生后学校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的情况下,2020年成都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下降0.87个百分点。
“成都经验分享提到的‘国球护眼’行动,很不错,值得深入探索。”会上,相关领导发言时点赞成都的实践经验。
事实上,早在2019年2月,成都市就入选了“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同时,金牛区、青羊区、成华区入选了“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
除了被点赞的“国球护眼”,成都强化顶层规划,试点创新,各地积极行动:金牛区创新推进“护眼工程”,构建“4332”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推进工作体系;青羊区成立“青羊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研究基地”“眼健康教育基地”;成华区实施“教卫联防联控”,研发“成华区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档类与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形成了多项“成都经验”。
成都这样做!
每学年开展2次检查实现“一人一档”
成都建立了市、县两级财政按1:1比例配套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全市254.1万中小学生(含幼儿)按照每生15元/年的标准用于近视普查,实现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同时,我市实施建档精准管理,统一近视普查内容,组织专业机构每学年对学生开展2次视力监测及视觉健康检查,落实“一人一档”视觉健康档案建档,确定专人负责,强化精准管理。
实施全市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改造工程
成都组织教育、发改、住建、卫健部门研制成都市中小学健康教室规范建设指南,指导和规范全市学校光环境达标建设,保证不同天气、时段,桌面、黑板等器具表面的健康光照度。
据介绍,成都市于2012年完成了第一轮光改工程,投入资金约9600万元,实施全市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改造工程,完成2.5万余间教室光环境改造工作。2021年,成都市将启动第二轮教室光环境改造工程,计划投入9.86亿元,进一步推进实施教室采光照明和课桌椅“双达标”工作。
深化“国球护眼球”活动
在增加学生体育运动方面,推动锦江区等4个区(县)整体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推动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发展,深化“国球护眼球”活动。充分发挥405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680所省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推广普及各类运动项目。
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康副校长”长效机制
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我市组织教育、卫健部门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措施,组建专家队伍,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康副校长”长效机制,充分发挥2744名“健康副校长”在学校近视防控中的作用。本报记者 赵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