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登林
5月4日中午,太阳高照,甘孜州炉霍县斯木乡吉绒村,炉霍县飞地扶贫产业园内,村民达瓦和其他几位村民忙着拉线、打桩、搭架。他们要赶在5月底前,搭建好100个蔬菜温控大棚。“有这100个大棚,今年全县48个脱贫村增收有保障。”炉霍县农办主任龚建勇称。
去年,炉霍县在所有贫困村建立起合作社,发展培育黑木耳种植、牦牛养殖等产业。“但年终一核算,亏损的占大多数。”龚建勇分析,主要和缺乏技术、基础条件差有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在县委、县政府主导下,建立起来的飞地扶贫产业园取得很好的效果。
2016年,炉霍县包括吉绒村在内的20个贫困村,以每个村两个大棚的规模共同在吉绒村建立飞地扶贫产业园区。
大棚建设资金由县财政支农资金支付,一个大棚30万元,形成的资产再以股权量化到户,普通群众一户1股,贫困群众一户2股,年终按股分红。炉霍县鲜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向农民流转土地、租赁温控大棚、雇佣劳动力种植、储运、销售蔬菜,每年给贫困村交纳租金并分红。
运作一年,吉绒村村民已尝到甜头。达瓦介绍,去年,他家流转土地6亩,收入3000元;在园区打工,一年共收入12000元;因股分红1600元。“一年就实现脱贫。”龚建勇说。今年,炉霍县48个贫困村要“摘帽”,100个蔬菜大棚正在加紧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