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增收是稳定脱贫的前提,而产业兴旺又是稳定增收的保证,但投资周期长、产出风险大、见效慢、收益低却成了牧区产业发展的软肋。近年来,班戈县以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发展,通过制度规范和定股确权等方式,盘活乡村经济,走出了一条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引领村民“抱团致富”。
成立牧业经济合作社
班戈县多尔格村海拔4750米,村民长期沿袭传统牧业模式,经济基础薄弱。如何依托现有资源进行产业化经营,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是村“两委”班子一直思考的头等大事。经过多方考察论证,2012年6月,多尔格村全村108户村民共同见证多尔格村载入史册的时刻——多尔格村牧业经济合作社成立了。
合作社依托现有资源,培育产业发展引擎,建立了高海拔农业示范基地、标准化绵羊育肥基地等项目,并融入了副食百货批发零售商店、民族手工业加工、妇女合作社茶馆等多种经营。多尔格村党支部副书记格桑平措说:“通过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合作社更好地运行起来了。全村劳动力、牲畜、草场都入了合作社的股,进行集体化经营,形成了住宿、养殖、存储、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实现了农牧业产业链延伸集聚效应,大伙都觉得好。”
与村民利益相连接
说起合作社带来的福利,51岁的塔巴如数家珍:“我没读过书,也没有技术,合作社成立前,主要是放牧,收入不稳定。加入合作社后,村干部安排我负责高海拔农业生态示范基地暖棚管理工作,除草、浇水、施肥……不仅收入稳定,年底还能分到吃、穿、用等生活用品,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在合作社成立之前,多尔格村主要以粗放式放牧为经济来源,年人均收入为2000元左右,自合作社组建以来,村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班戈县普保镇副镇长格桑仁增介绍,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合作社分红标准也逐年提高。截至2017年底,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241.5元,其中现金收入为5083.07元,村民生活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合作社的效益和村民的利益真正连接到一起,推进了精准扶贫。近年来,班戈县采取“宣传引导、培育改造、规范提升、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实施牧民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和提升工程,有效促进了牧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健康发展、快速发展。班戈县农改办副主任龚成乔说:“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劳动效率,发展了产业,还壮大了集体经济,促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新经济体,有力推动各乡镇村民脱贫致富。”
经合组织提质增效
多尔格村靠着走合作化道路,实现了从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的转型,走上致富路,这只是班戈县的一个缩影。截至2017年底,全县共发展牧民合作社60家,涉及农牧业、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业、制造业等多个行业。这些合作社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成为了乡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下一步,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必须在增数量、扩覆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上水平、提质量。”龚成乔说,班戈县将坚持抓大不放小,依托二、三产业,引导群众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发展合作组织,进一步增加合作组织总量,不断提高牧业组织化程度,力争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效益明显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集体经济不仅要让村民富裕,更要让他们的生活有保障,幸福感越来越强。”面对班戈县深化牧业改革、推动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龚成乔充满了信心。他表示,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盘活乡村经济,拓宽增收渠道,推动精准脱贫,引领村民“抱团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