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昌都岗托:打造展示藏东的示范窗口

时间:2018-10-25

岗托村卓玛藏家乐女主人卓玛在打扫客房。


矮拉村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扎西旺久在新家挂领袖像。


新建成的岗托镇城区。


岗托镇全景图。


■核心提示

岗托镇位于江达县东部,地处317国道沿线,与四川省德格县隔江相望。岗托,藏语意为“人口集中之地”。西藏和平解放前,属德格土司和噶厦地方政府管辖;西藏和平解放后,沿金沙江西岸属西藏自治区管辖,该地建成岗托镇,东岸划归四川省管辖。

作为从317国道(川藏北线)进入西藏自治区第一站的岗托镇,也是西藏自治区第一个插上五星红旗的地方,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同时也体现出其作为藏东窗口形象的重要性。

西藏解放第一村绘新景

从德格县出发,沿国道317线西行约25公里,就到了以金沙江为川藏省区分水岭的岗托。站在江边,望着对面山壁上两个遒劲有力的红色大字——西藏,一种情怀油然而生。

岗托村,西藏解放第一村。1950年十八军进藏,在金沙江渡口用牛皮船过江,到达岗托村,打响了解放西藏的第一枪。为纪念战斗的胜利,十八军战士在金沙江渡口的一处山壁上,书写了“西藏”两个大字。经过68年波澜壮阔的变革和发展,岗托村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岗托村,挂有“西藏旅游民俗文化第一村”的大门格外醒目,沿着直通村里的柏油路,具有浓郁江达民居特色的井栏式建筑映入眼帘,土石木结构、平顶宅院、白墙红壁花窗、“品”字形滴水岩……十分漂亮气派。

地处横断山脉的岗托村,自然景观丰富,山高谷深、流水潺潺。除了大自然赋予岗托村的美景外,这里还有“红色”历史遗迹:见证十八军进藏的三座碉堡,68年来依然矗立在金沙江边,伴随奔腾不息的江水,诉说着当年那段硝烟弥漫的往事。

为充分挖掘岗托村的旅游潜力,江达县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背景,结合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风俗习惯、房屋建筑、服饰、饮食等,开辟以金沙江十八军渡口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并将其打造成为昌都首个集“爱国、民俗、文化、生态”为一体的多元化民俗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看到旅游业带来的机遇,村民尼玛次仁2011年在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借助国家投入的2万元扶持资金,办起了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藏家乐。“游客吃住每人110元每天,其中吃60元、住50元。”他告诉记者,“旅游旺季的时候,我就专心在家接待游客,淡季时,就去儿子承包的工程队干活。一年下来,能够收入近30万元。”

据了解,岗托民俗村的基础项目将于今年底建成,将直接带动115户村民提高收入。看着金沙江边快要完工的“岗托十八军渡口红色遗址公园”,岗托村选派党支部书记永红表示,旅游必将成为岗托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将让更多的进藏游客了解并铭记镌刻在岗托山山水水间的红色记忆。

新生活从特色小镇开始

走进扎西旺久的新家时,他正在搞装修。安装木地板、贴墙纸……“除了小部分是请人做,其他活儿都是我自己搞定的。”看着快要完工的新家,他非常高兴地说。

搬迁前,扎西旺久一家住在离镇上5公里的山上,是矮拉行政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不通车,吃水困难,全家9口人,主要靠种青稞为生,收入不多……这是当时他家的境况。

近年来,岗托镇开启了特色小城镇建设。包括住房、公共服务、道路交通、市政基础、水利基础、城镇景观等工程,总投资4.65亿元,2016年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底全部完工。

记者了解到,岗托镇将易地扶贫搬迁融入特色小城镇建设中,以求实现同步建设,依托特色小城镇脱贫。整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包括新建、改造民房123套,涉及人数591人,商业门面188间及附属小区等工程,总投资7073.76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的住户,大多来自5个分散在周围山上的居民。

如今,扎西旺久分到的房屋面积有180平方米。“新家不仅水、电、路、讯、网都通了,党和政府还帮助我们找到了工作,有了稳定收入,我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扎西旺久带着感激之情说,“再有10来天,就可以搬进新家了。”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扎西旺久家有草监员3名、水管员2名、护林员1名。技能培训后,一个女儿去拉萨打工,每月工资3000元;另一个女儿在镇里工地上做饭,每月工资3500元。刚大学毕业的女儿,在昌都市区一边打工一边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

高处俯瞰,一排排藏式民居,整齐干净;一条条街道,宽敞整洁。岗托的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已初具规模,搬迁户的新生活将从这里翻开新的一页。

“目前,位置最好的第一排门面都已出租,还开了四五家店。”岗托镇镇长王向东介绍说,所有门面由协会管理,到年底了租金按一定比例分发给搬迁的贫困户。目前,已收到租金45万元。

“旅游是岗托的产业依托。”王向东指向不远处一座正在修建的大门介绍说,“从那里进去是雪巴沟,风景很好,再加上岗托民俗村,这两处是我们正在全力打造的旅游项目,吃上‘旅游饭’,这是最重要的。”

沿江趟出一条致富路

据史料考证,远古时期江达就有人类居住,繁衍生息。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江达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励着江达人砥砺奋进。

岗托是川藏两省区交界处的咽喉要道。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是秉持“开拓进取,知难而进”的精神,向东跨过金沙江,向西翻越矮拉山,世代趟出一条生存路。

1956年,在前苏联道桥专家协助下,岗托金沙江上建起一座吊桥,岗托人告别了牛皮船。1974年12月,317国道金沙江大桥老桥建成通车;2008年8月,岗托金沙江大桥新桥建成通车。半个多世纪以来,岗托人踩着东来西去的车轮印,踏出远去的步伐。

说起矮拉村的贡秋,大家脸上都是一股钦佩之情,佩服他德高望重的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更钦佩他的大胆“创业”。

10年前,贡秋从来来往往的行人口中得知,德格县工地多,砖需求量大。他一琢磨,岗托镇离德格县城32公里,没有山路,运输成本也不高,办砖厂应该有奔头。想到就干,贡秋借钱加贷款买了机器设备,砖厂开业了。

10年来,贡秋家的砖在德格县、岗托镇和沿江乡镇打出了名气。虽说规模没有扩大,但一直不愁销路,年底盘算能有13万元到14万元的收入。闲暇时间,贡秋开着自家的面包车,跑短途客运,“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有2万元呢!”

如果说贡秋是在周边讨生活的老一辈代表,那岗托村的扎批则是新生代的代表。早些年,扎批是做手工藏饰小生意的,“很遗憾,生意一直没起色。”

不服输的扎批换了一个思路,他跟村里人去了工地。先是小工,后做带班,摸清门路后,就决定自己单干。从镇里修水渠、盖房子起步,他的活儿越来越多,越做越远。

“昌都很多县我都去过,前两年八宿县邦达机场改扩建工程都有我承包的活。”扎批告诉记者,“随着脱贫工程的增多,这一两年我的重心移回江达了,建设家乡义不容辞。”

扎批的弟弟泽旺多吉则走出了另一条路,多年务农的他,挖掘身边的资源,做起了移动小商店。今年28岁的泽旺多吉,2017年买了一辆小货车,自己进货,然后到德格、江达各乡镇售卖酥油、酸奶、水果糖等,很受群众欢迎,生意还不错。

冬去春来,数十年沧桑巨变,金沙江大桥岿然屹立于此,敬穆庄重的身躯见证了有着一股子闯劲儿的一代代岗托人,也感召着民族团结的美好未来。(记者 陈志强)


  • 上一篇:西藏14000余家餐饮单位完成明厨亮灶
  • 下一篇:柳梧新区重点产业打造拉萨市经济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