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果拉,藏语意为“地球之村”,雅鲁藏布江畔的“大家庭”。
2016年7月27日,是值得色果拉村36户172名村民庆祝的日子——全村最后4户15位贫困群众一举摘掉了戴在头上的贫困帽子,色果拉村也由此成为米瑞乡第一个脱贫村。这一年,色果拉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8900多元,进入林芝市“富裕村”“小康示范村”的行列。
大雁高飞,全靠头雁领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说起色果拉村的变化,村里70多岁的老人仁青多吉打心眼里佩服村党支部:“色果拉从过去全乡倒数的贫困村成为今天的致富‘明星村’,是因为村里有一个公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好支部、好带头人。”
今年44岁的村党支部书记乔次仁,已是一头白发,看起来有50多岁。他曾当过教师,担任过村委会主任,后来又经营起客运服务,生意做得红红火火。2008年,乔次仁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色果拉村农牧民的“主心骨”。2013年初,乔次仁带领村“两委”向村民立下“军令状”:把色果拉村打造成米瑞乡第一个脱贫村,率先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为此,乔次仁“破釜沉舟”,卖掉了经营多年、年赢利近10万元的客运线路车,又把家里的30多亩地交给两个姐姐打理,自己一门心思当起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公心赢得了民心。乔次仁的行动,让色果拉村的干部群众看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和无私情怀,支部成员和党员们的心更齐了。大家表示,要和支书一道,齐心协力,让色果拉村尽早摆脱贫困。
村“两委”联系市、县农牧和扶贫办专家对色果拉经济“把脉定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开出发展特色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良方,制定出村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扶智”“治愚”先从党员干部抓起。村“两委”专门制定了培训计划和考核办法,通过驻村工作队,从自治区和林芝市请来专家,开办起“党员技能培训班”,结合远程教育培训,讲授党的富民政策,传授科学种植养殖实用技术。
乔次仁说:“我们针对当时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干事不齐心的实际,从党员干部抓起。色果拉村户户有党员,把党员培训好了,就等于家家户户都有了一名致富能手,就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影响和带动群众。”
就这样,色果拉村在把村里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的同时,硬是把村里的大部分党员培养成了致富能手、村干部。
“色果拉村能有今天,并不是我和支委有多大本事,而是党的政策好,区、市、县重视‘三农’工作,为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还有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党员作用发挥的好。”乔次仁的话说的真诚而动人。
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
大河有水小河满。乔次仁和村“两委”认准了一个理:“村强民富、村美民安。集体经济壮大了,群众才能得更多实惠,村‘两委’才能带领群众共同富裕。”
为此,乔次仁与村干部们早出晚归,为村里的发展寻出路、找项目,全力以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2013年4月,色果拉村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争取到藏鸡养殖项目,成立了藏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色果拉村乃至米瑞乡第一个集体经济“破壳”而出。合作社发展一路向好,藏鸡、藏鸡蛋供不应求。一只藏鸡300元,一枚鸡蛋2.5元,“基本不用拿到市场去,光巴宜来的本地游客都不够卖。”乔次仁乐呵呵地说。到去年底,合作社已销售藏鸡551只、藏鸡蛋7200多枚,实现收入18万元。今年,村里准备将藏鸡养殖规模扩大到5000只。
曾经一盘散沙、毫无特色的村庄如今变得热闹起来。
2014年,色果拉村再次争取到绵羊养殖项目,在国家投资80万元的基础上,村民们自筹20万元,建成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绵羊养殖合作社。“养殖场现在有930只绵羊,效益好得没得说。一只绵羊卖1000元,一农用车羊粪也能卖300元钱。仅2016年,合作社就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负责养殖场管理经营的村委会副主任顿珠指着一只只膘肥体壮的绵羊说。去年,合作社第一次给绵羊剪毛,试生产了80多床羊绒被。刚拿到市场上,售价520元一床的羊绒被就被抢购一空。“这下我们心里有数了,今年,我们准备引进专业的羊绒被生产线和技术人员,办一个羊绒被生产加工厂,让村民们发更多的‘羊’财。”
2016年5月,色果拉村藏鸡养殖合作社、绵羊养殖合作社合并为“巴宜区米瑞乡色果拉村祥和农牧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10万元。
2014年,林芝市又一项农发扶贫项目——核桃种植项目落户色果拉村。记者在色果拉村核桃园看到,300亩2500多棵核桃树苗生长得郁郁葱葱。村“两委”请果树专家作了估算:“等到核桃挂果,预计收入可以达到100多万元,全村每户能增收3万元左右。”
今年3月,投资224万元的色果拉村苹果种植项目开始实施。“我们正在打造‘升级版’的村集体经济。”乔次仁信心满满地说。
村集体经济的“锅”满了,村民的“碗”里也“香”了。乔次仁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2014年以来,通过效益分红,藏鸡养殖合作社为每户群众增收1.68万元,绵羊养殖合作社为每户群众增收6000多元。“更重要的是,集体经济壮大了,就不用担心群众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的返贫现象了。”乔次仁说。
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
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效益分红”,是色果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创新。“人人有活干,人人都干活,群众的好日子就会越干越有奔头。”乔次仁说。
“等靠要?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你看,除了五保户,村里哪还有游手好闲的人?”正与联户小组在苹果园劳作的党员达瓦乔边劳动边对记者说。51岁的达瓦乔曾是村里的低保户,作为色果拉村的无职党员,村党支部安排他在卫生监督岗当上了一名卫生监督员。
发挥无职党员的作用,才能夯实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根基。为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色果拉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搭建履职平台,“量身定制”了维稳值班岗、森防巡逻岗、民事调解岗、卫生监督岗、科技致富岗等10余个岗位,建立起无职党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考核机制。党员“有责有为”,与党支部握成一个拳,拧成一股绳,成为了服务联系群众的纽带。
在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村党支部将38名党员基本信息建档立卡,由群众推选作风正派、群众威信高的党员为各个项目的出纳、会计。几年来,700多万元的财务账目一目了然,群众对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分红、村级财务知根知底。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色果拉村创新思路,创造性地把“双联户”模式运用到合作社,调动各联户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和经营。养殖藏鸡和绵羊,村委会制定出值班制度,以联户为单位,户长带领联户成员,轮流喂养和放养,同时负责对鸡舍、羊圈的打扫清理、消毒防疫以及鸡蛋入库出库值班工作;种植蔬菜、核桃、苹果,把大棚和果苗按区域分给每个联户单位,再由联户单位分给每个联户成员,实行划片管理,负责树苗的灌溉与日常管理。联户经营情况由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共同监督考核,作为年终绩效分红的依据。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战斗力。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色果拉村群众发展有了依靠,干事有了寄托,对未来信心更足了。村民之间团结和睦、互帮互助蔚然成风,过去,大家各种各的地、各打各的粮;现在全村880多亩地统耕统种统收。秋收时节,联合收割机抢收,拖拉机运输,复耕机翻土……一派和谐繁忙的景象。(本网林芝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