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厚厚的云层,照射到清澈见底的巴松错湖面上,湖边的错高村也迎来了忙碌的一天。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开设家庭旅馆,每家旅馆里都住得满满当当,借助巴松错景区旅游资源优势,加上本地的特色文化和风俗,每天来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2018年,林芝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13.5万人次,同比增长37.56%;实现旅游收入59.22亿元,同比增长0.26%,继续保持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构建推动全域旅游的领导机制
未雨绸缪促发展。林芝市成立了由林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和常务副组长的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把全域旅游作为龙头和战略性支柱产业重点打造,并引领推动全市旅游经济转型发展。建立推进国际生态旅游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主要职责的领导小组组织程序和议事规则,统一全市旅游工作思路,为推动林芝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组建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落实职能、人员、编制、经费等保障机制,在体制上由行业指导向综合协调转变,探索旅游宣传营销、旅游市场监管、区域旅游合作等发展机制,统筹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政策,通过实地调研,按照“建设林芝国际生态旅游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制定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即将出台实施。同时,各级党委、政府把旅游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对发展旅游尤其对发展全域旅游的认识普遍提升、热情空前高涨、力度明显加大、措施明显加强。例如,波密县创新全域旅游工作机制,在招商引资、建设规划、项目实施中引入“全域旅游影响评价制度”,优先考虑旅游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旅游业引领发展作用,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这也是全市乃至全区首个引入旅游影响评价制度,是林芝市全域旅游发展中的又一大胆创新。
推动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林芝市紧密结合各乡镇、村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立足地域风貌和人文风情,第一步先着重选择一批自然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交通相对便利的乡镇、村庄,坚持在要素配套、服务转型、产品升级上下功夫,坚持“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示范、有序扩散”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积极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特一组织”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2016年开始,林芝市投入生态旅游产业扶持资金,按照市、县区财政1:1投入比例,市级投资1300万元、县级配套1000万元,投入总额2300万元,打造1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以“一村一品一特一组织”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标准,成功打造了巴宜区罗布村、米林县才召村、工布江达县拉如村、波密县朱西村、朗县卓村、察隅县目若村、墨脱县德兴村等1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点,有效激活了乡村各类资源,为发挥旅游带动功能奠定了基础,打响了“一村一品一特一组织”乡村旅游品牌。
深化全域旅游创新发展
为全面塑造林芝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旅游景区品牌,提升整体竞争力,努力加快我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实现林芝国际生态旅游区和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宏伟目标,将精品景区打造与5A级景区创建相结合,重点支持巴松错景区5A级创建工作,历时3年,累计投资1.7亿元,于2017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我区首个自然风景类国家5A级景区;组织召开林芝全市精品旅游景区暨5A级景区创建工作现场交流会,引导全市旅游景区接待质量的提升。同时,积极衔接“十三五”规划资金,投资建设墨脱景区、尼洋河风光带、乡村旅游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2400万元国家发展基金,投资建设重点景区旅游厕所及乡村旅游示范村;30亿余元社会资本投入景区开发、宾馆饭店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带动了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巴松错景区争创5A级景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全年共新建星级厕所12座,新建旅游厕所10座,维修厕所10座,形成了以“建设合理、管理用心、措施到位”为核心、建管并重的新模式。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林芝市将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工作举措,不断扩大和巩固全域旅游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中的作用,为林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