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两岸看西藏”新媒体采访组在走进日喀则的那些天,除了壮丽河山让人震撼外,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感动着我们。他们中,有人为民族团结做着努力,有人为生态环保默默奉献,也有人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是江孜县雪域阳光民族传统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校长格桑罗布。
打工贴补
免费招收学员
2006年以前,格桑罗布还是个因家庭困难,想找一份工作糊口的乡镇青年。过早地感受了生活不易,2006年他到日喀则市学厨,想着能有一技傍身,以后不愁生计。
学习期间,他不仅学到了厨艺技术,还接触到了管理等知识,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原本自己一无所长,但是学到厨师的技能后,出去找工作工资高了,生活水平也比以前好了很多。”格桑罗布笑着说。
他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琢磨着怎么能让身边和自己一样的人也能过得好一点。就这样,他开始筹备职业技术学校的事儿。2014年学校顺利注册,但是打开通道太难了。“因为我们学校是新开的,出去找企业合作,对方根本不相信。”格桑罗布介绍,但他没有气馁。
厨艺、服装、机械……格桑罗布一边丰富课程,一边到处找企业合作,因为他不能让培养出来的人没有就业岗位。
图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上藏装制作课。
学校从成立到2017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格桑罗布不仅贴上了所有的积蓄,还要四处借钱。“学员要管吃管住,我不收他们一分钱。”格桑罗布说。
谁也不知道困难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没有人看好。为了撑过去,他到处找活干,给别人打工。装修公司、家具公司,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因为多挣一分钱,就能多培养一个学员。这个“不务正业”的校长,最终还是走出了困境。“吃苦不算啥,我也是贫苦人家走出来的。现在周边每个村都有我教出来的学员,我特别开心。”说这句话的时候,格桑罗布满脸骄傲。
建立动态追踪机制
学员毕业后带动再就业
自己是学厨出身,学校的特色教学自然是厨艺。此外,还有传统藏式壁画、藏餐厨师、中餐厨师、餐厅服务、客房培训、木匠培训、民族手工艺、电焊、挖掘机、装载机等项目。采访中,我们发现来这里学习的学员有辍学待业的青年,有趁闲提升自己的农民工,也有辞职重来的中年大叔,还有大学毕业生,更多的则是没有什么文化的妇女。
为了让他们尽快上手,格桑罗布高标准严要求,要求所有学员必须完全掌握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再进行考核。到目前,在该校取得资格证书的总计2879人,江孜人社局输送1321人,扶贫就业776人,低保人员55名,留校25名。该校就业大学生6名,自己创业45家(其中建档立卡15名)。他们的工资收入也是翻了好几番。
年轻的玉珍一直没有找到好工作。她有个愿望,就是能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自己做老板。来到这里后,她每天勤学苦练。“已经在山南找到了一个店面,很快我就会有自己的店了。”她笑着说,对于未来,充满了美好向往。
同样来这里学厨的还有30岁的欧金。原本他在内地做厨师,不过学的是中餐。听说这儿能学藏餐厨艺后,他果断辞职。“我还是想把藏餐带给更多人。”欧金说。
慢慢地,有企业抛出了橄榄枝。“能不能再推荐几个人来我们公司工作呢?”每每接到这样的电话,格桑罗布都能开心上好几天。
帮助学员就业还不够,学校还建立了动态追踪机制。“学员毕业就业后,学校还会关注他们,提供更好的帮助。”格桑罗布说。就这样,这些已经毕业的学员,在闯出一番天地后,还会回到学校帮助更多学员走上就业岗位。目前,该校学员毕业后带动再就业138人。(文/图 记者 李海霞 扎巴旺青 何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