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安多县扎曲乡牧民党员诺地:致富不忘穷乡亲

时间:2017-08-04

1962年出生的诺地,是安多县扎曲乡2村一位朴实的牧民,他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头脑灵活、敢闯敢干,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富裕了起来。富裕后的诺地不忘左邻右舍,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领下,立足实际,发展壮大扎曲乡扶贫经济合作组织,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在当地,他是一位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诺总”“董事长”。

诺地的“致富经”

诺地年轻时在家以放牧为生,生活只能解决温饱。有一年,他在送孩子到内地上学的过程中,看到内地与家乡的差距,心里触动很大,于是他抱着试一试、闯一闯的心态决定干一番事业,力争早日脱贫致富。

起初,他在放牧之余, 开始跟着小包工头打工,给包工头边干活边当翻译。因为他的勤劳和质朴,很快得到了包工头的信任,包工头就开始教他一些工程管理经验和技术。有了经验和技术,加之积累了一点资金后,诺地开始承包乡里的暖棚、畜圈维修、人畜饮水建设工程。他干工程认真负责,从不偷工减料,工程质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经营范围不断扩大。

经过几年的努力,诺地成了扎曲乡数一数二的富裕户和致富能手,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致富不忘穷乡亲

作为党员,诺地时刻不忘身边的穷乡亲,每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他都会给予帮助。

2012年,扎曲乡扶贫经济合作组织成立,急需找一位致富能手带领大家,扎曲乡党委、政府自然想到了诺地。刚开始,村民因为对合作组织不了解,不愿入股,诺地就带头入股,出于对他的信任,村民也跟着入了股。在股民大会上,他被入股代表推选为理事长。

扶贫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之初,资金少、无思路,入股牧民思想观念落后,合作组织的运营面临很大问题,但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诺地的带领下,扶贫经济合作组织开始经营商店、茶馆、摩托车修理店,此外,诺地自己还为合作社无偿提供草场,集中放牧入股牧民的绵羊和山羊260余只。就这样开始起步,当年纯收入就达到12万元,实现了“开门红”。

发展到后来,合作组织开始扩大经营,从事畜牧产品销售,还承包一些工程,收入连年增长,从2012年分红的8万元增长到2016年分红的72万元。目前,很多村民因扶贫经济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都尝试参与经商、购车跑运输、到工地投工投劳、参加施工队搞建筑、藏式绘画、裁缝、手工艺品制作,广大贫困牧民在增加现金收入的同时还掌握了一技之长。

脱贫对象的热心人

扎曲乡合作组织在2016年取得了大丰收,共盈利75万元,脱贫牧户分红达到72万元。合作社紧密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爱劳动、改陋习、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为防止贫困户当中普遍存在的挥霍浪费、不良消费、超额消费等陋习发生,逐步解决贫困群众“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诺地果断地从扎曲乡合作组织拿出60余万元,购买了800只绵羊,免费分发给40户贫困户,每户发放了20只羊,进行牲畜扶持,实现脱贫增收。为保证800只羊的后续产出效益,乡政府、合作社与各村、“双联户”户长、各贫困户之间签订了责任书和承诺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起到管理和监督作用,最终目的是以合作社为龙头,开辟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2017年2月,诺地以合作组织党支部书记的名义为合作社贫困户捐款6万元,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每当提起诺地,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诺地‘呀咕嘟(好)’,他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致富的‘领头羊’!”(通讯员 周利君 记者 谢伟)

  • 上一篇:城关区文化产业资金扶持最高比例可达总投资的40%
  • 下一篇:城关区人民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