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日县岗嘎镇,这里是观赏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最佳位置之一。旦增欧珠就出生在岗嘎镇的郎果村。
由于一生下来就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怜悯、冷眼、讥笑,伴随着旦增欧珠成长的过程,但他看得很淡。
“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在我看来,不逃避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这是旦增欧珠常提的一句话。
命运关闭了一扇窗,也必将为你打开一道门。
年轻的旦增欧珠头脑灵活、勤劳肯干。在珠峰脚下,旦增欧珠观察到,每年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常常因买不到合适的旅游纪念品而苦恼。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生产一些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手工艺品卖给游客呢?”2008年,旦增欧珠组织起村里7名具有缝纫技能的残疾人,经营起了一家“关帝庙旅游手工品销售店”。
“刚开始就生产一些洗漱包、男女背包、钱包,没想到还挺受欢迎。”旦增欧珠说。
几年下来,旦增欧珠积累了一些经验,事业日见起色。2013年,在日喀则市各级部门的帮助下,“岗嘎镇残障人民族手工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为了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旦增欧珠拓宽产品种类,各色民族服装、手工包和藏式芭比娃娃……他尝试着打开销路。
凭着纯羊毛编制、天然色彩的优势,旦增欧珠的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旦增欧珠笑着告诉记者:“我们不断改善民族手工艺产品的质量,2014年,合作社净利润达到了16万元。”
2016年11月,合作社生产的“藏芭娃娃”还斩获了“珠峰巧手文化旅游纪念品”一等奖。
为了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同时更好地学习交流,旦增欧珠带领员工积极参加各种博览会。合作社的产品相继在西藏共青团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成果展、日喀则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成果展、第十四届珠峰文化旅游节、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博览会上亮相。
就这样,订单像雪片一样纷至沓来。
随着社会对合作社的评价越来越高,也吸引了定日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前来就业。近几年,合作社员工由最初的7名增加到15名,由15名增加到22名。
“合作社目前在职员工有29名,其中26名是附近的残障人士及贫困家庭的子女。”
年轻的格达肢体残障,家里唯一的哥哥也患有精神障碍。2014年前,家里没有多少收入来源。自从加入了合作社,经过短短一年多的培训,格达的缝纫技术很快就上手了。
“现在每个月都可以领到2000多块钱的工资。”格达说,“我还在学习“藏芭娃娃”的设计呢!”
采访期间,自治区残疾人培训中心的格桑次仁正在为格达做指导培训。
旦增欧珠介绍,每年合作社都要组织1—2个月的缝纫技能培训。“这样不仅让员工缝纫质量有了很大变化,有些还掌握了产品的配色技术和设计。”
致富不忘桑梓,一心奉献社会。
热心肠的旦增欧珠,逢年过节都会到合作社里的贫困残疾人家里走走,为他们送去生产生活用品。2015年“4·25”尼泊尔地震期间,旦增欧珠为当地受灾群众捐赠了价值5万余元的物资,还免费为救灾和受灾人员提供食宿。
去年,在第七批上海援藏资金的支持下,旦增欧珠的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呀布”。
“呀布的藏文意思是‘好’,人与人相互帮扶这是‘好’,做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也是‘好’。”
“合作社今年就要搬进新的缝纫车间,工人的工作环境也要改善了。将来我还计划开办糌粑加工厂和氆氇编织厂,争取能让更多的残障人士和贫困家庭子女就业。”临近采访结束,旦增欧珠告诉记者。(记者 白娟 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