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2018,我在新疆

时间:2018-02-07

摘要:新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2017年,各行各业的新疆人不仅为自己的小家打拼奋斗着,也为建设新疆新疆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力量。临近春节,亚心网新春走基层看各行各业新疆人的日常生活,不同的新年愿望,开启不一样的2018年,旺年伊始,梦想起航!

城市“指挥家”——交警王博

“我叫王博,是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天山区大队环路中队民警,清晨八点半我会上勤站在路口迎接早高峰,并进行交通疏导。早高峰结束后在天山区的南北两片区进行巡逻,到了下午6点,我会继续站在路口迎接晚高峰。”这是王博一天的工作日常,也是他13年进入天山区公安交警支队以来,5年间每一天的缩影。

blob.png

一月底突如其来的寒流,让这座城市的寒冷达到最低点,匆匆赶去上班的市民“全副武装”只露出一双眼睛。天还未亮,王博站十字路口,在渐渐增多的车流中挥舞着手中的荧光棒,犹如一位站舞台中央的指挥家,演奏着关于城市道路畅通的交响曲,将城市新的一天拉开帷幕。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王博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冬季要在零下20度至零下30°的环境下工作,夏天要在零上35度至零上40度的高温环境下工作,已经成为王博一年中的工作常态。王博从没有抱怨过工作所给他带来的困难与挑战,他说:“我见证了路上驾驶员从以前的谩骂不理解,到现在主动来帮助交管工作。冬季里很多驾驶员帮忙一起推车、撒炉渣,还有人在天冷的时候为我们买一杯热咖啡,夏季高温送上一瓶矿泉水,大雨中递上一把伞……”提起这些,王博总会感到满满的幸福感,而这些幸福感也会化成一种动力,一种责任,一种支撑他前行的动力。

blob.png

王博这五年的春节,只有一次大年三十是与家人一起度过的,家人都很理解,他也觉得很值,对得起身上的警服。他说:“我今年的新年愿望和去年的一样,希望家里添个丁,老婆生个娃儿。”

“救护车”司机——车险定损员张辉

“我25岁,大学是车辆工程专业,我现在的工作就是——车。每天要面对很多很多的客户,还有很多很多的电话,少的话一天四五十个电话,多的话一天两三百个。”一人一车一手机一直在路上,这就是平安车险定损员张辉的生活日常。

blob.png

张辉大学毕业后在武汉从事了定损员的工作,他说:“我家在呼图壁,在外面跑了六年,只能过年回家,一过完年就要走,再也受不了那种感觉了,所以就回来再也不走了,因为父母在这边。”2017年底他回到新疆,继续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从天山区外围、水磨沟区外围,一直到达坂城都是我的。”张辉说,他负责查勘的区域很大,一个人常常忙不过来,所以会分轻重缓急,小的刮擦事故会电话引导客户如何处理。

blob.png

定损员员几乎是24小时待命的工作状态,张辉说:“我一周休息两天,休息也要不停地接电话,那两天一般会回家,但是遇到下大雪太忙就回不成了。”下雨下雪天地面湿滑,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每到雨雪天气,他都会立刻处在高强度工作准备中,这也让他养成了每天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更养成了安全的驾驶习惯,只为平安出行。

张辉说:“2017年,我从武汉回到新疆,结束了6年的漂泊生活。2018年我的小目标是努力工作,买辆自己的车。”

和谐号下的“安全卫士”——线路工李伟

“工作25年来,大概有18个年头没有跟家里人吃团圆饭...”乌鲁木齐高铁线路车间主任李伟李伟带着他的“90后”团队今年依然会坚守在春运岗位,保障每一位旅客的回家平安路。

blob.png

1993年,年仅22岁的李伟进入铁路工作,2013年12月开始从事兰新高速铁路的检查检测工作,成为了新疆第一代高铁人。25年来,连续露天作业让乌鲁木齐铁路线路工李伟不仅经历了无数严寒酷暑、日晒雨淋的考验。作为巡行在万里高铁路线上的卫士,列车不停,工作不息,凌晨加班加点进行施工也是常态。

每次开始夜间工作前,李伟必须要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每天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安全,只有安全保证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更好地把工作开展下去。”在寒冷的冬夜,他带着伙伴们行走在冰冷的铁轨线上:“这些线路工80%都是大学毕业的‘90后’年轻人,平时我都叫他们孩子,感觉他们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都挺能吃苦的。”李伟说。尤其是刚大雪过后,为顺利开展工作,清理积雪也是很重要的,在这样的极端天气里,他们都要随时待命。

blob.png

高铁线路的施工一般在夜间零点到四点,在冬季寒冷的环境下,李伟总会在工作服里穿上三四层衣服,戴上帽子和手套御寒。就是这样的装备在零下二十多度天气里工作数小时,还是能冻的透心凉,但想到铁路的安全,这样巨大的责任也是他坚持的初心和使命。

李伟和他的团队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默默承担着高铁线路的检测、养护和维修的重任。对于家人,他觉得十分愧疚:“孩子已经初中了,这么久以来都没有时间参加一次家长会。2018年,我的新年愿望是多抽出一点时间陪伴家里人,争取在孩子初中毕业之前参加一次孩子的家长会!”。

苦中作“乐”——音乐人陈子文

“我们干的是自己喜欢的事,但是真的有时候挺苦的。每一年毕业学音乐的孩子有很多,但是真正从事音乐行业的没有几个,坚持下来的更没有几个,但坚持就是胜利。”新疆原创音乐人陈子文只要说到音乐,每句话都透着坚定的信念感。

blob.png

陈子文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他说:“新疆是我的创作源泉,我的歌大多数都是跟新疆有关的,我是在在乌鲁木齐的水磨河边长大的,我创作过一首歌就叫《水磨河与老榆树桩》。”陈子文在成都求学的那几年,创作的音乐也都在在讲述新疆的故事,“我的根就在这,上完学我就回来了。”他说。陈子文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的音乐也都在讲述生活中的故事,“我平时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篮球,2017年新疆男篮获得全国总冠军的时候,我当时太兴奋了,真的是新疆人的骄傲。我当时在球员的角度创作了歌曲《飞虎的光芒》,每次听到这首歌都热血沸腾,这首歌也是新疆男篮的总冠军之歌。”

blob.png

不管是工作室还是陈子文的家里,都放满了各种乐器,其中有一把纯手工打造的吉他,是他送给儿子的礼物。他说:“有时候我在弹琴,儿子会突然在我身后跟着唱,我的歌他都会唱。”漫长的音乐创作让陈子文经常在工作室加班到凌晨,朋友和家人的默默支持,让他的音乐之路走得更加温暖。他说:“2017年是我收获满满的一年,我的很多作品受到了大家的关注,2018年我希望创作出更多好听的作品展现给大家。”

造“新”的人——工程师杨生宝

“确保慢,慢起慢落,确保安全,慢,才能安全。”乌鲁木齐奥体中心现场施工现场,中建三局新疆公司工程师杨生宝总是不断重复这句话,作为一名建筑一线工作者,杨生宝时刻提醒大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blob.png

“像我们这一行,每年的4月份到11月份这段时间是特别忙的,有时候跟本没有白天晚上。”杨生宝是甘肃武威人,2009年大学毕业以后就来到新疆工作,从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到新疆大剧院,再到现在的奥体中心,杨生宝亲身参与了一个又一个新疆地标建筑的建设工作,把一张张图纸上的梦想变为现实。多年的新疆生活让他成为了半个新疆人,如今他已经把家安置在了昌吉。

项目施工时都要住在建筑工地上,杨生宝经常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工作不忙的时候,他总是抱着手机看妻子给他发的小视频,他说妻子每天都会发儿子的视频。“娃儿已经五岁多了,发视频会说每天都想爸爸,其实我也想他。”杨生宝说。在施工队的宿舍里,杨生宝指着床说道:“床单被褥都是我老婆给我准备的,每次用完拿回家她都会给我洗干净,再给我准备一下换洗的衣服。”

blob.png

说到新年的小目标,杨生宝指了指电脑桌面上的背景——奥体中心效果图,说:“2017年我完成了一项民生工程——机场安置房小区建设,同时承接了奥体中心项目。2018年,我会全心全意把奥体中心建设好,为新疆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也要让老婆孩子过得更好。”

随时待命的“妈妈”——护士长郑天丽

“护士长妈妈说话特别亲切,再急的事都不会对我们发火,对待患儿和家属就更温柔了,很多病人家属都和她成了朋友。”这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护士们对儿科护士长郑天丽的评价。

blob.png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郑天丽把每个小孩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经常忙得喝不上一口水,为照顾特殊病人睡在科室里也是常有的事,却难以为女儿付出同样的精力。“我女儿去年上大学了,她每次到科室找我的时候,叫‘妈妈’我是听不见的,但是叫我‘护士长’我立刻就会回应。”说到自己的女儿郑天丽眼眶瞬间湿润了,“我没有接过女儿放学,都是女儿下课之后来医院陪我下班,孩子生病和高考我都没时间陪伴在她身边,这是我最内疚的!”

blob.png

“像我这样轻轻拍抚他,你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就在微信上问我,等回去了我给你发一个视频,你照着做就行。”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里,郑天丽对每一个患儿的家属都要再三叮嘱,对患儿的护理进行强调,逐个进行新生儿的护理查体。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反复做,工作时的郑天丽细腻,精准、谨慎、敏锐、有耐心又充满爱心。为了让孩子对打针不那么恐惧,她总会先给小朋友贴一个小红花,很快完成扎针,不让小朋友感觉到疼痛,她是医院里公认的穿刺技术最好的医护人员。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宝贝,郑天丽用她那颗炽热的心温暖了一个又一个家庭。“2017年,我和我的护士们作为志愿者,为微笑活动的唇腭裂患者带去了微笑,2018年,我的小目标是为全区的新生儿保驾护航,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她说。(记者 徐思莹 吕伊晗)

blob.png

  • 上一篇:新疆乌苏市三大举措推进“十改进十不准”
  • 下一篇:新疆轮台县:家庭小夜校 尽显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