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琳刘静实习生/热蒂夫·伊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自治区党委始终把各族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最高位置,持续推进惠民工程。2017年,全区民政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全力打造立体社会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双集中”让幼有所育老有所养
2月3日中午,记者来到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中心,明黄的楼体上彩旗迎风飘扬,楼前的篮球场上,几个孩子你攻我防玩得不亦乐乎。14岁的泽洋(化名)边拍篮球边对记者说:“这里环境特别好,我喜欢住在这里。”
据乌市儿童福利中心主任李萍介绍,去年“六一”儿童节时,为实现孤儿的集中收养,该中心邀请了一些符合入住条件的孩子来这里参观,暑假又让他们参加到福利中心试住一周的活动,泽洋就是在那个时候决定搬过来的。
泽洋说:“这里有人照顾我,教我知识、管我学习,我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五保”老人努尔麦麦提·依明住在莎车县恰尔巴格乡敬老院,他对这里的一切相当满意,“服务人员给我们做饭,帮我们叠被褥,还经常帮我们剪指甲,在这里养老真舒心。”
去年年初,努尔麦麦提和乡里其他“五保”老人一起来到恰尔巴格乡敬老院。在这里,他的基本生活不仅得到了有效保障,还能享受机构内提供的照料护理服务,这让他对这个“新家”充满了感情。
跟努尔麦麦提和泽洋一样,全疆“五保”老人和孤儿正享受着“双集中”惠民政策带来的好处。2017年初,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有意愿的“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孤儿实现集中收养(简称“双集中”)。
自“双集中”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明确目标任务、加快工作进度、落实配套资金、签订目标责任书等方面入手,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工作开展。自治区民政厅2017年安排各类资金4.58亿元,保障“五保”老人和孤儿的基本生活,支持各地供养机构改造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区“五保”老人已集中供养1.7万人,孤儿集中收养0.84万人,全区有意愿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制度全面建立。
社会救助让困难群众拥有幸福感
2月4日,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库木艾日克村贫困户阿不都力克木·艾买提家里的煤炉烧得很旺,屋里暖暖的。他说:“去年入冬前民政部门为我家发放了煤炭,让我们暖暖和和过冬,感谢党的好政策。”
为确保生活困难群众温暖过冬,自治区民政厅通过开展冬季温暖工程,为困难群众免费发放“暖心煤”或取暖补助,并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让他们在冬日里感受到党和政府带来的温暖与关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治区民政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困难群众冬春期间的生活保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暖心工程来抓。2017年底,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专门拨付3.896亿元,解决困难群众冬季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
深怀爱民之心,做实爱民之事。自治区民政系统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织密编牢社会救助安全网,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筑牢各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今年2月,家住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天山社区的郭忠篪老人领到了当月的470元低保金。65岁的他感慨道:“我没有劳动能力,多亏政府每月发低保金保障了我的生活,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截至2017年底,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对象271万人。为做到精准认定、精准救助、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民政厅联合公安厅等11个厅局共同建立了信息共享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
兜底保障助力脱贫攻坚
“要不是有了医疗救助这个好政策,我不可能去乌鲁木齐治病。”2月4日,电话里说起医疗救助,轮台县阿克萨来乡约堂村的贫困户艾山·图尔地十分感激。艾山告诉记者,去年9月,他被查出患有心脏病,这个消息让他全家人都愁眉不展。当地民政部门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及时为他提供了一笔大病医疗救助金,让他们一家渡过了难关。
为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作用,去年自治区民政厅筹集7.43亿元资金,医疗救助149.8万人(次),其中住院救助23万人,平均救助水平达2390元;(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资助全区122.3万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年人均资助125元。
“通过大病救助和医疗保险,解决了很多贫困家庭没钱看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助力了脱贫攻坚。”自治区民政厅社会救助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民政部门采取农村低保等兜底性保障措施,通过“输血”维持其基本生活。
兜底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制度安排。我区各级民政部门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脱贫攻坚社会保障兜底专项行动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力聚焦全区22个深度贫困县,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精准认定、精准施保。2017年,我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200元/年,各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有效衔接,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下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65.3亿元,有效保障了271万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