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隋云雁苏璐萍黑宏伟
2月5日上午,在呼图壁县雀尔沟镇政府大院里的农牧民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里,48名哈萨克族妇女正反复练习缝纫机和缝盘机的操作,这是她们参加培训的第三天。3个月后,她们将正式上岗,成为加工毛巾和毛衣的产业工人。
49岁的托合塔尔哈孜·卡德尔汗一大早步行3公里来参加培训,“上午和下午都要培训3个小时,中午就不回家了,我带了馍馍和奶茶。”她告诉记者,她希望能早日就业增收致富。
缝纫机和缝盘机的培训分别在相邻的两个大厅里进行,暖气很好,室内温暖如春,每个大厅都有专门的老师在辅导大家。19岁的阿曼·卡拉曼学得很快,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她是学员里年龄最小的。年龄最大的是52岁的巴哈提·胡努斯,她对机器操作的领悟力不输年轻人。
培训班开班之前,48名妇女都在镇党委和政府的组织下和位于县城的新疆缘祺纺织有限公司签了用工合同,培训结束后,她们将成为工人,工作的地点还是家门口的这两个大厅。
“姐妹们参与热情很高,有100多人报名,现在只有48台机器,因此第一批先培训48人。”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毛丽娅说。雀尔沟镇距离县城近70公里,是该县最远的山区乡镇,以畜牧业为主。“按传统方式发展畜牧业很难致富,牧民每年卖了牛羊,再去买饲草,利润不高。”毛丽娅说。
经过长期的宣传引导,牧民们逐渐接受了下山定居、人畜分离等现代生活观念,有外出打工创业意愿的人越来越多,女性也渴望走出家门劳动致富。“以前也组织过姐妹们去县城务工,但家里有老人孩子,还有牛羊,她们不想离家太远。这次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很受大家欢迎。”毛丽娅说。
毛丽娅说,今年年初,镇上主动联系新疆缘祺纺织有限公司,企业也存在用工缺口,这么一合作,实现了双赢。
“拿到工资,我要给在县城上初中的儿子买一台电脑。”托合塔尔哈孜说。年过半百的巴哈提很爱美:“等第一笔工资发到手里,我要去给自己买一件合身时尚的红裙子作纪念。”阿曼则羞涩地告诉记者,她没有特别想要的东西,工资要交给父母存起来当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