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滕沐颖张晓龙
3月的西北边陲春寒料峭,玛如扎·哈汗身穿笔挺的黑色修身职业套装,出现在雪泥翻浆的乡村土路上。
当天,是新疆阿勒泰市喀拉希力克乡布条铁列克村妇联召开例会的日子。在这个阿尔泰山脚下的半农业半牧业村里,居住着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塔塔尔族、蒙古族等民族135户人家。今年2月底,布条铁列克村进行“会改联”试点改革,从全村334名女性中选举产生第一届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玛如扎就是入选的十二人之一。
像村里大多数妇女一样,32岁的玛如扎是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丈夫在邻近县城打工,每周回家休息半天,家务活儿几乎都落到玛如扎一个人肩上,她既要照料两个上学的孩子,还要饲养院子里的5头牛、20只羊。在乡亲们眼里,她持家有方,待人宽厚,善于协调邻里关系、化解家庭矛盾,是参与妇女工作的一把好手。
虽是兼职委员,没有劳动报酬,玛如扎还是油然生出一种使命感。一周前,她特意赶到几十公里外的布尔津县城,花费228元买下人生中第一套正装。“刚穿到身上时感觉不习惯,但对着镜子一照,人显得特别干净,特别精神。”玛如扎觉得,邻居及家人看自己的眼光和从前大不一样了。
她注意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求学、务工,乡村风貌有了明显变化。“最直观的是,妇女愿意走出家门,创业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她提议,村妇联要多组织培训,让妇女们掌握基本语言能力和劳动技能,进而普遍提高农村妇女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会”改“联”是指基层妇联组织模式由村(社区)妇代会向妇联“升级换代”,意在不唯年龄、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充分吸收辖区内的优秀妇女群众代表,通过召开妇女代表大会,健全妇联执委会,彻底解决妇联工作力量“倒金字塔”问题。通过一字之改,引导城乡社区妇联组织向妇女生活最小单元扎根,破解群团组织“热在机关冷在基层”的一步之遥。
布条铁列克村妇联主席金恩斯古丽·胡加合买提说,她曾经是布条铁列克村唯一的妇代会主任,常常跑西边顾不上东边,村妇代会改建为村妇联后,吸纳了爱心妈妈、创业能手、家风代表等来自不同行业的左膀右臂,基层妇女工作终于从“单兵作战”走向“团体作业”。
记者在阿勒泰地区走访时看到,各“会”改“联”试点村(社区)的妇联人手明显增加,各村妇联赶在“三八”妇女节前夕举行联谊活动,评选表彰优秀女性典型,开展好家庭好家风宣传讲座。
“妇代会工作开展活动规模小,在较为偏僻的村尚存在基层妇女组织不健全、活动阵地小、专业人才少、经费不足等制约因素。”阿勒泰市妇联主席哈帕提·努尔沙帕坦言,2018年是全面深化妇联改革的攻坚之年,阿勒泰市有望于3月20日前完成所有试点村(社区)的“会”改“联”工作。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