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22年把驼绒变“黄金”
带动乌恰县大批牧民投入骆驼养殖形成骆驼养殖产业链
塔依尔·库尔班(右)在指导员工解决操作中的问题。
都市消费晨报(文/记者秦金俐通讯员霍婷图/记者赵长福)工厂里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一批要发往内地的驼绒被,生产线上有一大堆问题等着解决。想到这些,50岁的塔依尔·库尔班加快车速,他刚从山里的骆驼养殖场解决完问题返回位于乌恰县的工厂。这里是他用22年的时间一手创办的工厂,以生产驼绒产品为主,为近千名本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从收购驼绒的小商贩到年销售额达到两千万元的企业老板,塔依尔的个人奋斗经历也是乌恰县骆驼养殖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作为县里惟一的驼绒加工企业,他带动大批本地牧民投入骆驼养殖。
扛着驼绒被走街串巷创业
22年前的一个冬季,塔依尔来到乌恰县一乡镇工作。因为天寒地冻,当地老乡送了他一床自家骆驼绒缝制的驼绒被。“因为它太暖和,让我爱不释手。”塔依尔说,也正是那床驼绒被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年5月,他辞职,拿着凑来的钱,到牧民家买了两床驼绒被,然后扛着被子在县城里奔走推销。但由于驼绒有异味,他一连跑了十几天都没能卖掉一床。他明白,解决异味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牧民一般只对驼绒进行简单清洗处理,所以异味很难完全去除,如果用市面上的洗衣粉、洗洁精清洗,绒上的油脂会全洗掉,被子就不保暖。他于是闷在家里查资料,买来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进行配制。一周后,他终于配制出了自己满意的驼绒专用洗涤剂。
他再次买来驼绒,先挑出粗毛,清洗后送到弹棉花店里,弹成驼绒网套,亲手缝成被子,再一次扛着出了家门。这次他的驼绒被很快就卖掉了,此后如法炮制越卖越多。他还坐夜班车到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地推销,渐渐从肩扛手提到雇货车拉运,短短一年,他就赚了数十万元。
看到市场前景如此广阔,塔依尔索性在县里租了一个有3间库房的破旧院子,请了工人开始成规模加工驼绒被。驼绒被销售好了,驼绒的需求量就越来越大,所以乌恰县很多牧民都扩大了养骆驼的规模。
保持危机感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2007年,塔依尔组建公司,工厂也从破旧的院子搬进宽敞明亮的车间。他搬到新厂房第一件事就是淘汰旧设备,他用多年积攒的钱从内地引进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纺织设备,年产驼绒被上万床。
塔依尔每年都有几个月在外地学习、跑市场,“必须随时掌握国内先进的纺织技术,企业才能长远发展。”他说,而危机感成为他不断学习的动力。
走的地方多了,塔依尔博采众长,相继开发了服装、毛衣毛裤、围巾、护腰等产品,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如今,他已在全国各地设立了36个专卖店、数百个销售专柜。
塔依尔的驼绒制品旺销拉动了当地的骆驼养殖。如今,他不仅与700多名骆驼养殖户签订了长期收购驼毛的合同,还建起了养殖场,实现220多户牧民的720峰骆驼集中喂养,每年每峰骆驼能为牧民带来2228元的收益。骆驼养殖户阿不力孜有4峰骆驼放在养殖场,“不用管就能收入近万元,我打算今年再养几峰。”阿不力孜说。
除生产驼绒制品外,塔依尔近期开始着手解决牧民卖驼奶难的问题。“这么多年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我才能做大事业,替他们解决难题是我的社会责任。”塔依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