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融媒大连线】
连线主持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夏青
天蓝了、水清了、环境变好了。近年来,新疆持续为生态修复与保护注入强大动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让我们连线各地,一起感受大美新疆新图景。
水清岸绿育生机
连线人: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吕娜
7月23日,阿克苏市在经过一场雨的“洗涤”后,清新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奔流不息的阿克苏河滋润着两岸千里沃野,河岸边茂盛的林带生机勃勃。
出生在阿克苏市依干其乡的陈高军,10年前大学毕业后在浙江省一家医院工作。最近,他带着妻子和孩子回来探亲。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座城市我都不认识了,变化太大了。”
“我小的时候经常到阿克苏市西大桥附近玩,那里有很多小作坊,但路不好走,基本上都是土路或石子路。”陈高军回忆道,现在,这些景象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绿色生态园。
陈高军口中的阿克苏市西大桥位于阿克苏河下游。阿克苏河是南疆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是向塔里木河干流常年输水的源流,占塔里木河年径流总量的74%。过去,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阿克苏河成了南疆洪水暴发频次最高的河流。
2015年9月,阿克苏地区启动阿克苏河生态建设工程,对阿克苏河下游西大桥附近1000多家小企业、小作坊进行搬迁整顿,大规模生态治理工程和植树造林工程同步展开。这让阿克苏河两岸绿起来、美起来,成为水清、路畅、岸绿、景美的生态建设示范区。
如今,阿克苏河沿岸两侧昔日的洪荒戈壁已变成林海,发挥了防风固沙、降低污染、调节气候、保护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显著作用。阿克苏河已成为一条生态之河。
草丰水美鸟欢鸣
连线人:博州融媒体中心 赵莉
盛夏时节,艾比湖湖畔水草茂盛,水波涌动,生机盎然。在湖面与天空相接之处,各种鸟类自由翱翔,8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孕育着希望。
作为新疆最大的咸水湖,艾比湖曾面临枯竭。注入艾比湖湖区的水量持续减少,湖水面积逐步萎缩,最小时缩减至362平方公里。
近年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大力实施艾比湖生态恢复和治理工程。胡杨、梭梭、红柳等筑起了艾比湖的生态防线,艾比湖湿地保护区降雨量、降雪量明显增加,湿地系统更加完善,生物群落更加丰富。
生态好不好,鸟儿很有“发言权”。越来越多的鸟类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正是艾比湖生态持续向好的有力印证。
在众多摄影爱好者的镜头里,艾比湖已经成为鸟儿的天堂。自艾比湖启动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以来,鸟类种类不断增加,每年鸟类繁殖和迁徙的季节,如约而至的上百万只候鸟成为艾比湖生态治理最好的“见证者”。
如今,俯瞰艾比湖湿地,仿佛沙漠边缘撑开的一把绿色大伞,抵御风沙、守护铁路,逐渐恢复生机的艾比湖维持着当地的生态平衡。
多年来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也让许多人对艾比湖这片净土心怀向往。本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今年7月,艾比湖景区旅游开发项目正式启动,计划总投资约3亿元,项目涵盖房车自驾车营地、湖景观光游步道、艾比湖瞭望高台、爱国科普教育展厅、野外摄影服务等。项目建成后,不仅为野生动物保护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也将进一步擦亮艾比湖生态旅游名片。
绿锁黄沙地生金
连线人:奇台县融媒体中心 孙忠玉
7月25日,10余位游客驱车来到奇台县西地镇沙山子村农民李永江家,看到地里嫩绿的沙葱和树上绿色的大枣赞不绝口。
李永江是土生土长的奇台人,祖祖辈辈都住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边缘,这里曾经土地肥沃,水源充足。1990年,当地兴起农业开发热潮,农民随意凿井灌溉农田,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李永江家所在的沙山子村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地表植被大面积死亡,土地迅速沙化,沙漠以每年3米的速度向南扩展,侵蚀大片农田,许多农民的住房被黄沙吞噬。
针对这种情况,从1998年开始,奇台县大力开展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巩固防沙治沙成果。当地通过实施人工造林、封禁保护、封育抚育、退化林修复、沙化草原治理、沙产业等工程,构建“一屏、三区、多基地”相结合的防沙治沙体系。如今,当地已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9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7万亩,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4万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22.91万亩,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成效显著。
黄沙被锁住了,寻找一种既能防沙治沙又能大幅增收的方法迫在眉睫。2002年春天,李永江了解到沙葱销售火爆,就买了一些沙葱栽种在自家农田里。这些沙葱很快就长出嫩苗,李永江大受鼓舞,急忙培育沙葱种子,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00多亩。
“沙葱一年收割三茬,每亩纯收入4000多元。”李永江说,他还在沙葱地里栽种了枣树,结出的红枣很香甜,带来的收入也可观。
村民们看到李永江挣了钱,也积极行动起来。在沙漠边缘创办了沙漠风情度假村,吸引了不少游客。西地镇政府也在沙漠里栽种了1万亩的梭梭林,还吸引来了一些投资者,正在筹备开发沙产业。
好生态扮靓生活
连线人:博湖县融媒体中心 郭城
“大家过来看一下喽,这里有你没见过的沙瓤西红柿、黄瓤西瓜、紫色秋葵……”7月27日,在博湖县塔温觉肯乡哈尔恩根村果蔬基地,“奔跑百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世彪正在给前来观光采摘的游客推介各类果蔬。
看到游客迫不及待提上筐子开始采摘,赵世彪特别高兴:“我们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科学的种植造就了品质俱佳的果蔬。我的黄瓤西瓜每公斤卖到10元,别看东西贵,但供不应求。”
目前,赵世彪的“奔跑百菜”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76户,涉及1000多亩有机认证土地,仅凭各类高品质果蔬一项,带动社员实现年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
博湖县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旅游县。该县将生态环境保护列为重要工程,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加强博斯腾湖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随着博斯腾湖西南湖区水循环工程的顺利完工,有力促进了博斯腾湖天然水系循环;河湖“清四乱”全面完成、博斯腾湖水位恢复至正常生态水位、20多年来首次实现从大湖区向小湖区自流……博斯腾湖水污染防治取得突破性进展。
博湖县牢牢把握来之不易的生态优势,依托当地的绿水青山,把绿色农业打造成知名标签,持续实施蔬菜“扩规提质”工程,加快重点乡镇蔬菜基地建设,扩大无公害蔬菜种植规模。目前,全县设施农业达2.69万亩,各类蔬菜年总产量20万吨左右,蔬菜种植户人均年纯收入1.5万元左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现在全县生态和文化旅游业发展势头这么好,让乡亲们依靠绿水青山端稳‘金饭碗’,我们有绝对的底气。”塔温觉肯乡党委书记董智勇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