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立新
郑家庄,在鸡鸣鸟叫中醒来,袅袅升起的炊烟,徐徐飘到了村外。满眼绿油油的田野上,人们早己忙活开来,婆娑的柳树环绕着整洁的村居,这里的早晨,正向我们坦荡着幸福的胸怀。
当我们步入乐土驿镇郑家庄的村史陈列室,那厚厚的袓传家谱,就如把我们带进了一座青瓦屋,如诗如画的家规家训,弥漫着梦幻的色彩,记载着族人弘扬孝道、敦睳宗族、彰显忠义的事迹,其中所蕴含的弘扬家风、传承家训、承继家史的资料,无疑是当代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宝库,它就像朴实的人生舞台,动静相宜中,似乎几千年的味道还在。这个只有2132人的村庄,党员人数接近百人,早在2014年人均纯收入就过了两万元,村集体收入达35万元,并跨入自治州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的行列。村里不仅有了建设协调委员会,还搭建了村民服务中心,成立了幸福互助院。一百多名义工志愿者,分成六个分队活跃在全村每个角落。
时间的匆忙,丝毫也不会磨灭人们生活的轨迹。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留下了自已经历的印痕,书写自巳奋斗的华章。在党代表工作室、民情恳谈室,我们欣喜的看到,前来办事的群众,你我若不相识,亲切的微笑也已把心儿相牵。党组织与百姓的联系沟通,拨动和谐的心弦,就如春光暖着心窝,党员倾听群众倾诉,为其解疑释惑,解决生活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因为在他们心中,仍然铭记着几辈子人都不曾忘记的古训:“宽容大度铭心田, 认真做事谨而严。”“吃亏是福藏哲理, 乐善好施有人缘。”通过微心愿征集、心愿卡制作、微心愿公示、微心愿认领、助民微行动 ,就像裹着蜜的春风、酿着酒的春雨,使村级低保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成为了帮扶对象,让他们跟着春天的故事走,紧握住幸福的手,也让党员和村干部履职践诺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为民服务真正延伸到了百姓心中。
春风唤绿, 春雨着彩。郑家庄和春天一同向我们走来的豪迈中,确有它不朽的精神长盛不衰。村民们都以“敬老孝亲是天职,言行无愧比圣贤” 来鞭策着自已。每当雨过天睛、晚霞映照天边时,人们总会看到现年72岁的村民沈统金,搀抚着巳是94岁高龄的岳母散步,这是他为了给去世的妻子兑现承诺,几十年如一日给老人洗脸、洗脚、端茶、喂饭,甚至定期给老人体检。岳母病了的时候,他给端屎接尿,调理饮食,细心照顾老人,还养育5个孩子长大。随着老人年岁的增长,腿脚越来越不灵活,他就坚持每天给老人搓脚拍掌、按摩揉腿,让老人气血疏通,陪岳母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沐浴温暖阳光。他就像一抹点燃希望的霞、一朵暖和心灵的花,是村民眼中心地善良的大孝子,是岳母心疼儿时的那份牵挂,轻轻擦着幸福的泪花。尽管岁月又让沈统金添了许多白发,但他却始终记得那句“勤劳又善良,憨瓜长得大,”这是母亲曾叮嘱让他受用一辈子的话,他更是村民们遵守孝道的学习楷模,在乐土驿镇演绎着美丽的神话。
好家风,撑起了好社会。人间真情最宝贵,不能只想为自已。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悲和喜。然而,在村民吕九菊家里,这个拥有六口之家却很幸福。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操持家务,坚守着孝悌为本,崇尚道德、克勤克俭、重视亲情、和谐相处,秉持着中国农村妇女那句“家和万事兴,齐力能断金”“ 将心比心靠理解,与人为善明事理” 的朴素道理,用勤劳和贤慧,照顾着孩子,关心着丈夫,给予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护佑着一家人的兴旺发达。久而久之,她也把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思想与温、良、恭、俭、让的品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家人,才使得一家老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论是田地里的庄稼,还是棚圈里的畜禽,她都和家人经营的有声有色,把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被全村人誉为“最美母亲”。
村民热合曼·阿山,是村里唯一一户维吾尔族家庭,可他却有许多汉族兄弟姐妹。当年他从外地迁来时,身无分文,凭着一身力气和踏实能干,被热情好客的村民们所接纳。大伙说,麦草的拐棍扶不住,挺拨的松树长茁壮。如今,他不仅在村民们手把手的传授下,学会了农业种植技术,种有100亩的土地,还饲养了100只羊,有了六口之家,小日子过得不比汉族村民差。谈到现在的变化,热合曼·阿山发自内心地说道,悦耳的都它尔要用情来弹拨,各民族的团结要用心来筑牢。他将自已养羊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传给汉族村民,并无偿地给左邻右舍们帮忙代牧;坚持15年义务植树造林,绿化戈壁荒滩;义务为村上鋪设涵管,修平路面,方便大家岀行。他的热情和真诚,换来全村人的点赞,被人们誉为“榜样巴郎” 。
村党支部书记郑会银,更是牢记着家传祖训:“远亲不如邻里近,人生贵在肯攀登。”“自古人生坎坷多,苦尽甜来靠进取,”并把它作为人生奋斗的座右铭。他高擎着薪火相传的火把,以“勤耕立家,苦读荣身” 激励自已,带头学习掌握现代科技术知识,带领村“两委” 一班人,带头打造全县第一个田园式村庄,编规划、修村道、搞绿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带头购买采棉机、发展肉羊养殖;带头搞起了苗木产业,发展多种经营,引导着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步入现代文明社会,虽然人们的生产、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郑会银在郑家庄的历史巨变中,对学习思考的追求丝毫没有松懈,不仅泼墨写意了一幅幅生动画卷,扮演着敢为人先、敢吃螃蟹的第一人,也让生生不息的大地内烁永不褪色的光华,他也被村民们亲切称之为农业转型的“引路人” 。
从善之举,奉献真诚,播种着爱心,温暖着时代。在郑家庄村,最美的风景是那道家风墙,最美的画面是那宣传橱窗里、凉亭四周先进人物的头像,最让乡亲们津津乐道赞美的是村里又岀创业标兵、支部又有优秀党员榜上有名,家庭又产生了好婆婆、好媳妇、好后生。议家风、晒家风、写家风,一件件、一串串舒心的事,美了大伙的心灵,展望了春天的愿景;一声声问候、一个个甜甜的微笑,自豪了蓬勃的风采,和美了每个家庭的情怀。一脉传承的美徳薪火,正点亮村庄的未来。
(作者:系新疆作协会员、玛纳斯县社科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