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普淜镇天峰山歌会。通讯员 李晓亮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普淜镇天峰山歌会如期而至,数万游客齐聚天峰山听洞经古乐打歌狂欢、赏天峰胜境喜气洋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却能以一座山川、一场歌会吸引近3万人云集,踏青游春、对歌跳脚。
“文化资源是普淜发展的核心,普淜镇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凝练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来增强吸引力、扩大知名度,用文化激活旅游发展新业态。”近年来,普淜镇始终坚持文旅融合的理念,规划了“逛凤来古镇、访老君胜境、聆天峰松涛、赏彝族歌舞、尝特色美食、带风物特产、促增收致富”的新型产业链,激发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活力。
做好文脉延续 永葆旅游发展源头活水
“天自几时有起,峰从何处飞来”。普淜镇文化资源丰富,境内的天峰山是祥云县的主要风景名胜之一,其老君殿古建筑群被列入云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天峰山歌会则是普淜最为靓丽的一张名片。
天峰山歌会是彝族人民的文化盛筵,迄今已延续500余年,2017年6月被省人民政府公示为第四批(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传承弘扬彝族文化、洞经音乐文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普淜镇如期隆重举办天峰山歌会。届时来自邻州各县以彝族为主的各族同胞、游客云集于此,以歌会友,以舞欢庆。歌会当天,雄壮的过山号响起,竖起歌会大旗,进行传统祭祀,祈求国泰民安。祭祀毕,天峰山老君殿举行洞经古乐展演,超过30余人的演奏队,用吹打、丝竹、打击乐器演奏大乐、细乐、锣鼓经曲牌,打击、管弦乐合奏、钟鼓齐鸣,音乐风格舒缓淡雅,格调虔诚庄严,令人心清意静、彗行坚勇。然后是来自各地的彝族歌者身着华丽服饰对山歌,唱不完的深情厚谊。对歌结束就是最令人期待的彝族歌舞展演,子乍么的《顺河跳》、折苴么的《正音歌》、黑苴的《哦咻嘎哩铛》……观光的游客也参与进来,笛声悠悠、三弦切切,欢快的脚步、动听的调子,讴歌民族团结进步、共享繁荣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普淜镇文化站站长董文礼介绍。普淜镇创新举办天峰山歌会,特别是2019年推出‘歌王’争霸活动,如期举办了折苴么朝山节及黄草岭第一届彝族民间文化节等,做到了把文化传承保护好,提升文化软实力,激活普淜发展新气象。
注重产业培育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近年来,乡村旅游备受人们的青睐,我们抓住振兴乡村这个‘牛鼻子’,着重打造休闲康养等特色旅游目的地,促进农产品、非遗文化等深度融合,推出更多研学、体验等旅游路线和项目,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普淜镇人民政府镇长罗升文说。
普淜镇重点打造黑苴美丽乡村八甲地,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护乡村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突出土味、农味,保持鲜明的乡村特色。天峰山脚下的八甲地自然村居民全部为彝族,村落、民俗保存完整,马铃薯、白萝卜等生态食品丰富,村民积极发展农家乐,致力打造最美彝家山寨。
“饭店主要经营黑山羊、野生菌、火腿焖洋芋等彝家特色菜,每年收入在十万元左右。我们组织歌舞表演队,为游客唱祝酒歌、跳左脚舞,带领游客到自己承包的山里找松茸等野生菌,打造普淜农家乐的品牌特色。”祥云县彝乡原饭店负责人王建花说。据统计,像王建花一样从事彝家菜馆、农家乐服务的全镇近20家,旅游接待能力大大增加。
每年天峰山歌会不仅是彝族文化展演,也是物资交流盛筵。据统计,期间展卖彝族服饰、器具及小吃等贸易额超过十余万元。据天峰山道教管理组负责人彭福昌介绍,每年来往天峰山朝拜参观的香客超过数万人,就近聘用贫困群众8人作为保洁员、炊事员等,年收增加1万多元。
天峰山的石狮憨态可掬,万亩青花椒绿意盎然,工作之余携家人朋友到普淜喝一杯羊角酒、听一段彝家调,挖一袋力必甸洋芋,带一些松茸等特产,让“朝九晚五”的抑郁话题在这里实现“诗与远方”的交融,这一趟彝乡之旅定不虚此行。
红二军团在大井村留下了英雄的足迹,彝家村寨吃杀猪饭、过民族节等彝乡体验依然让人向往,上黑苴千亩雀嘴茶种植基地、易康村的水果采摘园……全镇乡村旅游产业如雨后春笋一般,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将绿水青山的潜在优势变成金山银山的现实,助推普淜在实现跨越发展之路上拓步向前。
云南网记者 博达 通讯员 李晓亮 戴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