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理州祥云县中部地区的刘厂镇。通讯员 董蓉儿 摄
经过一汪碧波荡漾的水潭,走过一条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穿过一排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远远望见一座古朴典雅的牌坊上镶嵌着四个大字—“名镇焕彩”,牌坊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里就是位于大理州祥云县中部地区的刘厂镇。
“近年来,刘厂镇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体系,坚持走‘产业兴、群众富、乡村美’的路子,为全镇产业转型升级打开了新思路。”刘厂镇党委书记蒋炜介绍。
特色农业攀上新高度
说起刘厂镇,不得不提的特色农业就是蚕桑。刘厂镇青坡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成兴回忆到,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村里就开拓荒地种植了300多亩桑园,可由于当时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加上栽桑养蚕技术也不成熟,导致蚕桑产业并未发挥真正的效益。“现在不一样了,全村有90%以上的农户都在栽桑养蚕,经济可是有了‘质’的飞跃!”赵成兴激动地向记者介绍。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刘厂镇抓住机遇,大力帮扶松梅村、青坡社区、白塔邑低产桑园进行改造。以青坡社区为示范,将全村未栽桑的田地全部栽桑。如今,全镇桑园面积已发展到1.86万亩,产值1.24亿元,实现增收230万元,桑农人均收入可达到1.5万元。
在刘厂镇,除了靠自村农业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外,还有一部分村子则是依托土地流转引进新兴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刘厂镇引进了15家省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丰富了全镇的产业结构。”刘厂镇人民政府代理镇长赵盛海介绍。
记者了解到,刘厂镇目前累计流转土地2万余亩,引进了泰兴科技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祥云县泰鑫庄园、圣龙庄园等龙头企业,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产业发展+农户”的模式,积极带动村民探索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了以蔬菜林果和蚕桑为主导产业,鲜切花种植、野生菌培育为新兴产业,套种冬枣、洋芋、秋豌豆和中药材为辅助产业的产业布局。现已发展蔬菜种植3.6万亩、特色林果2.4万亩、中药材5092亩、套种晚秋作物8001.3亩、鲜切花种植70亩,野生菌培育20余亩,产值达7亿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刘厂镇大型企业多、产品出口多、品牌效应好的独特优势,延长特色林果、蚕桑、蔬菜、食用野生菌等农特产品产业链,形成精深加工集聚区及特色果蔬农特产品加工引领区,助推特色农业再创佳绩。”赵盛海补充道。
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刘厂镇有中小微企业450家,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家,5家企业取得进出口资格,全年农副产品销售产值达11亿余元。随着农副产品加工规模的不断壮大,逐渐形成了庄园式合作经济连片区。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食用野生菌的培育、生产、加工和销售。从2018年发展到现在,共培育加工了姬松茸、滑菇和羊肚菌三个菌种,建成了野生菌冷藏库、加工库、分拣库以及盐水库等多个车间。公司的成立带动了100多户农户就近务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多万元。”大理州云辉毅合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朱必玉介绍。
据了解,刘厂镇始终坚持轻工业与重工业均衡发展,在保证轻工业稳步前进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各类企业进驻。下一步,刘厂镇将大力协助建云水泥厂项目的施工建设,结合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形成集建材、石材加工、沙石料、水泥以及水泥制品等为一体的工业延长产业链。
三产融合实现新突破
在特色农业和新型工业飞速发展时期,刘厂镇并未停下前进的步伐,而是坚持“党支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农户”的理念,通过构建“红色旅游体系”,形成“接二连三,三产鼎力”的良好态势。
依托刘厂镇红色旅游文化优势,镇党委构建了以王家庄社区为主,刘厂社区为辅的红色旅游中心区。打造以红色传承馆—泰鑫庄园—土碱文化展示区—鑫海庄园为主线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游客在红色传承馆中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后可到泰鑫庄园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土碱制作工艺;在鑫海庄园采摘、观光、品尝、购买鹰嘴桃等高原特色农产品,走上了“红色搭台、绿色唱戏”的新路子。
刘厂镇的特色农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与旅游配套服务已逐步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刘厂镇构建“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南网记者 博达 通讯员 董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