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语中,“嘎雀”是好朋友的意思。今年7月份,在得知福贡县马吉乡马吉米村的两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驻村扶贫期满的消息后,马吉米村的群众带着自己亲自缝制的礼物与工作队员,她们的“嘎雀”告别,工作队员收获了满满的峡谷深情。
“我缝了这个傈僳族小挎包,送给你们留作纪念。”
“这双拖鞋这两天才钩织起来,送给你……”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挂钩帮扶马吉乡至今已21年,从1998年到2015年每年选派一名干部到马吉乡挂任副乡长,先后派出35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直接投入资金490.669万元,修建希望小学、河桥等基础设施,协调落实爱心桥、草果等产业项目资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科技致富……21年来,马吉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现状在逐步改变。2016年云报集团开始定点帮扶马吉乡马吉米村,集团派驻一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精准发力,决战马吉米村脱贫攻坚,以真情实意在大峡谷中续写云报集团的帮扶情。
担责任摸清摸准贫困底数
马吉米村是怒江西岸的一个抵边村落,隶属于福贡县马吉乡。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有269户734人,99%的群众为傈僳族。马吉米村地理条件较差,林地多耕地面积少,群众收入单一,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是云南省深度贫困村寨之一。
2016年,带着云报集团的嘱托和要求,第一批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到村。他们克服工作条件艰苦、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开始进村入户开展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工作。冒雨进小组、天黑访农户、林间看产业、地头听民意,成了队员的日常生活;与群众沟通,与村干部商议,与队员填表建台账,成了驻村扶贫的工作常态。
正如云报集团工作队队长龚霞所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脚上有泥,心中才有数,要想把驻村扶贫工作干好,只有深入田间、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驻村扶贫工作才能精准有效。
从2016年到2018年,通过驻村队员扎实的精准识别工作,截止2018年12月,全村共梳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70户551人,其中已脱贫69户224人,目前尚未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贫困户还有101户327人,马吉米村贫困发生率从75.06%下降到44.6%。
为了确保把真正的贫情弄清楚,掌握第一手资料,2018年开始,马吉米驻村工作队员主动自加压力,提出“组长助理”的概念,每一位工作队员分别任职各个小组的组长助理。
“我们要求‘四必进四做到’:组长、副组长的家必进,团结合作,做到把他们对村组发展建议和意见真实反映到位;村组内的致富带头人的家必进,真诚学习,做到把他们的致富真经总结清楚;对村组内的贫困户的家必进,找准致贫原因,做到把脱贫措施制定精准;村组内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家必进,真情付出,做到把关心关爱送到做实。”龚霞介绍道。
按照这些要求,工作队员尽职担责,马吉米村的驻村工作更精准有效。木克基小组是马吉米村最偏远的小组,往返要步行爬山4个小时。为做好这个小组的扶贫工作,作为小组长助理的工作队员陆余强,在一年多的时间往返木克基小组26次;咱念罗小组是马吉米村最贫困的小组之一,交通极为不便,群众的思想封闭。小组长助理刘通积极为小组协调资金、项目,带领群众搞产业,提升人居环境卫生,整个小组群众的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的小组项目多,要盯紧落实;我们小组的群众每个星期都固定打扫环境卫生……”其他工作队员,说起自己负责小组的情况都如数家珍,了然于心,都为小组的脱贫和发展谋划。
重落实探索产业脱贫路径
立秋过后,怒江大峡谷中仍酷热难耐,还未到上午10点地上已开始冒着热气。此时马吉米村的群众是最忙碌的时候,他们都已到林地里、在树上辛勤地劳作了。听着树上知了的叫声,马吉米村村民开付迪眯着眼睛看了看天,他希望赶快下一场雨,这样今年辛苦种下的石斛才有希望成活。
在马吉米村,今年和开付迪一样种植石斛的农户还有150多户,石斛成了马吉米村脱贫致富的又一“绿色希望”。一直以来,马吉米村以种植草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整村产业结构单一。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把挂钩帮扶马吉米村的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积极扶持和探索。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拓宽群众的收入渠道,从2017年开始,驻村工作队便在马吉米村探索实施仿野生石斛种植。2018年,村民种植石斛的积极性高,云报集团争取到珠海市斗门区的产业发展帮扶资金200万元。在坚持是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经过多番深入调研和规划,以“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马吉米村打造百亩仿野生紫皮石斛示范种植。至2019年8月底,马吉米村195亩156万苗石斛已全部种植完成。
开付迪家今年共种植了14000苗石斛,他家的林地还作为村里的石斛示范林进行种植和示范展示。这位傈僳族汉子在石斛种植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之前种的石斛成活得都很好,如果今年市场价好的话,他们家收入又可以增加不少。
精准摸清贫困底数后,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就成了重中之重。发展产业是实现精准脱贫、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的根本之策,仿野生石斛便是在马吉米村探索落实的特色产业。通过工作队员在村里对项目的落实和推进,使村民们种植石斛从一开始的观望到现在的喜爱,为脱贫攻坚工作增添了动力。
仿野生石斛只是马吉米村加大产业帮扶、探索产业脱贫路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驻村工作队做好产业发展服务员,和村干部一起分工协作,完成了全村的产业发展布局。
“我们村先后组织到外出产业学习考察活动,为产业发展开好头;还发展“甜蜜”产业,百群蜂箱投放成功;百亩红花油茶种植推广得到群众认可;木克基鸡孵化点顺利建成,百只纯种木克基鸡有望孵化成功。草果烘干厂建成运营……”
讲着这几年村里产业发展的变化,马吉米村主任罗几堆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便是,工作队员们很辛苦也很务实,和他们一起马吉米村才能把这些产业项目更好地推进落实。
当亲人办好群众每件事
从山顶到山腰、山脚,从杈杈房到平顶房、楼房,马吉米村贫困群众的住房条件实现了大跨越,这也凝聚了驻村工作队员为群众办实事的心血。你会看到,为了让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上安全稳固的住房,工作队员到农户家动员10多次;为了让搬迁的群众能够住得下,他们顶着烈日在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逐家逐户帮群众安装家具,和群众一起打扫卫生;为了让农村危房改造顺利实施,他们冒着大雨在山间小路上抬建筑材料……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把群众冷暖放心上,百姓之事无小事。云报驻村工作队员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去实践的。住房问题是这样逐步解决的,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会尽全力去落实。
嘎吓小组谊里恰家老两口,因为证件遗失、手续繁杂结婚证一直未办理。得知这个消息后,云报驻村工作队员陈世宏带着他们从村委会写证明、到乡政府、派出所来回四趟办理相关手续,最后如愿拿到了结婚证,老两口高兴地一直对工作队表示感谢。
驻村扶贫,云报驻村工作队每天都会和群众发生很多事。据介绍,得知村委会附近群众行路难,他们争取修建了两座“连心桥”,两条“幸福路”;得知村民新房子用电难用水难,他们通过协调行业部门,解决了50户村民的饮水和用电问题;得知村民看病排不上号,他们到县城为村民争取床位,组织重病村民到县城看病;得知村民家新房遭受上涨的江水侵袭,他们半夜里照着电筒查看,派送水泥;遇到红白喜事,工作队主动帮忙……工作队把群众当亲人,把一桩桩小事做到了群众心坎里,一件件实事他们用行动得到了村民认可。
“有事找工作队”已成为马吉米村群众的习惯,工作队员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建立了和群众的深厚感情。如今工作队说话有人听,干活有人跟,工作队驻进了群众心里。
“驻心”更要扶心、扶智。为了帮助群众树立脱贫信心,让群众脱贫有动力。工作队注重素质提升建设,教育和引导村民用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建设党群致富技能培训基地,通过技能培训,增强群众致富本领。同时,开设马吉米村“草果之家”公众号,及时发布村里的好人好事好风气,增强群众自豪感,定期播放电影,丰富群众生活。
“精准扶贫这几年,看到村民自发发展生产,房前屋后都有一个搞产业的小院子;愿意美化自己的房子,清扫自己的家园;愿意跟着老师耐心学习技术,愿意外出学习和务工增长见识;搞产业失败了还想再试一试。村民发展的主动性让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曙光。”龚霞说。
目前,已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候,云报驻村工作队在“接力”中努力,马吉米在“冲锋”。相信在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奋斗下,马吉米村定会如期高质量的脱贫,马吉米村群众幸福的日子不遥远。
云南网记者常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