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好民警王品舜:当好群众贴心人
王品舜是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公安局恩乐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工作30年来,他一直扎根基层,和社区群众生活、工作在一起。
“社区里哪家有什么事,有几口人,性格怎么样,我都很清楚,他们都是我的邻居,这里就是我的‘家’,我的工作就是守护好大家。”王品舜说。他性格直爽,对事用心、对人热心,和群众相处得好,工作做得很扎实,曾被云南省公安厅评选为“优秀人民警察”,个人荣记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还被镇沅县表彰为“民族团结模范个人”。
背着干粮去下乡
“既然是在派出所工作,当然要从下乡入户走访开始。”王品舜忘不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自己刚工作时的经历。那时,他在镇沅县公安局振太派出所工作,为了方便给群众办事,每个民警都配有一辆自行车和一盏煤油灯,自行车是出行用的,煤油灯是工作照明用的。
在乡下,自行车很多时候都派不上用场。恩乐镇所辖19个村、308个村民小组,最远的村离派出所有70多公里,基本都是山路、土路,根本无法骑自行车,王品舜和同事大多都是徒步巡逻、走访。中途也没有吃饭的地方,每次下乡都背着干粮、带着水。路程远的,每次走访要半个月,在村里就寄宿在群众家,在路上就躺在树林里休息。案子办完了,就开展法律宣传,有时候遇到农忙还会帮老乡收割庄稼。
王品舜说:“背干粮下乡的经历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也不能忘,它是民警职业生涯的‘根’,是一种吃苦耐劳、一心为民的精神,是和群众心连心、心交心的好办法,这样的警民鱼水情很真实,工作起来有动力。”王品舜习惯用“两头黑”来形容八九十年代下乡开展工作的状态,天不亮就出发,天黑才到达,点着煤油灯,围坐在火塘边给群众做调解。
现在走访群众的时候,王品舜也会带上一些干粮,中午饿了就简单应付一下,确保工作不间断。
“神通广大”解难题
无论是在振太镇,还是在恩乐镇,王品舜都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外号。有一段时间,振太镇秀山村团山村民小组接连发生了偷鸡案件,群众纷纷找到王品舜,要求抓“偷鸡贼”。在群众积极配合下,王品舜很快就摸清了情况,成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这种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群众最关心、最在意的,也是王品舜最用心和最拿手的,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生产生活的案件,王品舜总是第一时间上手、迅速侦破。为此,社区的群众给他取了“神通广大”的外号。
2017年的一天,王品舜接到一个从四川打来的电话。电话里一名女子哭诉:自己的母亲出生在镇沅恩乐复兴大队二队,十四五岁时被拐卖,至今失联已经30多年,找到亲生父母团聚是她母亲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由于案件时间跨度大、信息不全、线索少,王品舜只能到户籍所在地的村子挨家挨户询问,一个多星期仍然没有任何线索。王品舜回到家后,翻出工作日记,想看看能否找到一些线索,也竟然真的从工作日记中发现了一些信息。经过再次走访,终于找到了被拐女子的亲生母亲。接着,王品舜根据提供的电话,联系了双方到派出所相见。
“孩子啊,30多年了没想到还能相见!”在派出所,年近八旬的老人抱着年过半百的女儿喜极而泣。本来只是抱着一线希望,没想到王品舜竟然很快就圆了这个持续三十多年的寻亲梦,女子对“神通广大”的王品舜万分感谢。
“群众都很淳朴,对我们的工作很配合,很多信息和线索不用去问,只要他们知道的,都会主动告诉我,这就是我工作积累下来的财富。”“只要你把他们当朋友一样,用心替他们着想,他们便会把你当成‘家人’。”这是三十年的社区民警工作给王品舜的深刻感受。
20世纪90年代,王品舜在破获一起团伙盗窃案时,一名十四五岁的小伙子受到了王品舜的特别关爱。王品舜了解到,小伙子的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所以才会盗窃。王品舜便多次上门,像大哥哥一样做他的思想工作,反复劝诫,教育他要通过勤劳过上好日子。最终,在王品舜的耐心劝诫下,这个小伙子终于改过自新。
2012年的一天,王品舜被告知有一男子来派出所找他。看到来人时,他以为是来办理业务的。可谁知,男子见到他,一开口便向他道谢:“王警官,我以前不懂事,谢谢您当年的教导。”原来,该男子正是20年前偷鸡的那个小伙子。如今,他成了一名专业橡胶种植大户,通过勤劳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当你走在村子里,群众看见你就热情地打招呼;当你工作到吃饭的点,群众会主动喊你到家里吃饭;当你到群众家里走访,他们会熟络地跟你唠家常,跟你说贴心窝的话,这就是群众把你当‘自家人’了。那一刻,所有的工作也就都值了。”三十年来,王品舜以心换心,从群众那里不断收获感动。
王品舜常说“自己来自群众,根在群众,为群众多办事,这个‘根’才能扎得更深更实”。
王品舜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默默耕耘,发扬螺丝钉精神,让警徽继续在社区民警的岗位上熠熠生辉!(记者 于飞 通讯员 常正东 李睿婕)
图为王品舜走访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