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学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特别强调“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方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提升自身的能力的基石;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有效保证。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哪些方面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从二十多年的教学中,我觉得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
一、课前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所教的学生中,我首先让学生明确预习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环节和方法:第一、预习课文,应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读课文中,把生字找出来,注上拼音,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或不熟悉的字,要利用工具书进行查阅,并做上标记,扫除课文中的拦路虎,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第二、自学课文生字词。自学课文生字词采用五个字:“找(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并注上拼音)”“读”(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用课前作业本把生字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生字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写下来,在课前进行评比)“写”(端正书写,让学生上台做示范书写)“解”(对生字所在的词的意思作大概了解)。第三、再读课文,画出文中自己觉得重要或优美的好词佳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或感想,对好词佳句、好段进行摘抄。第四,再次读课文,遇到不懂问题或不理解或含糊不清的地方旁边打(?),以便在上课时向老师提出或注意听老师讲解。第五,对课文做进一步延伸,找一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等,从而进一步深化理解课文。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教师以引导为主。
多年来,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抓好复习。
二、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良好的听课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不会听课。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走神,东张西望,开小差,发呆、甚至玩玩具,这些行为习惯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扰乱课堂纪律。针对这种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必须反思自己,把所上的课背好,让所讲内容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变教学的方法,抓住学生的心理,逐步养成听课的好习惯。
在课堂中养成倾听、交流的习惯。“倾听”是一种艺术。学生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我要求学生做到“四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来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课习惯。如在教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感悟人物之间的对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议一议、演一演”的方式,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四到”,从而帮助学生感悟人物之间的对话。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吗?”“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通过学生分角色读后,感悟到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爱护。萨沙通过从妈妈的行为举止中感悟到要能够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事物,自己才不是弱小的,他用雨衣去为蔷薇花遮挡雨水,保护了蔷薇花,自己就不是最弱小的。
三、课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
“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课后习惯的培养。课后我会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写习惯的培养。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平时阅读课外书时,可以在书上写写画画,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遇到精彩的词句写下来。同时,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四、加强课外阅读,讲求阅读速度。
多阅读可以增长知识、增进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习课本内的知识,还要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要快速阅读,可以是一目十行,只要读后在大脑中留有一定的印象就可以了。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要持之以恒。要求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动动笔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收获与感想。
你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一种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一种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一种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何丽娟 作者系隆阳区板桥镇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