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3月11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11日發表題為“善用中產長者才能 助紓人力短缺”的文章,全文如下:
政府統計顯示:本港長者人口十年間增加了三成六,與子女分開居住的長者亦大增。除了基層長者需要關顧,另一個值得留意的趨勢是居於自置物業、教育程度高的中產長者多了,他們的照顧需求,與基層長者不盡相同,部分人更頭腦靈活、具經驗與技能,部分更有專業資歷,且身壯力健,大可以紓緩社會人力不足的問題,同時為自己晚年生活增添意義,有利身心健康。
根據統計處發表的去年中期人口統計,長者佔人口比例十年間升了一點五個百分點,現時每一百個港人就約有十六個年滿六十五歲,當中九成是家居長者,獨居或只與配偶同住的有三十萬戶共逾四十四萬人。
雖然當局鼓勵子女與長者同住,妥加照顧,不過,社會發展趨勢是純長者家庭愈來愈多,與子女同住者不足一半。從悲觀的角度出發,社工指出這會產生獨居老人死後才被發現,和兩老晚年互相照顧亦導致不勝負荷等社會問題,例如去年一名八旬公屋戶主獨力照顧七旬中風妻子三年,疑因壓力爆煲,最終殺妻自首。
住私樓長者 多已供滿樓
社會向來關注對基層長者的照顧,同時亦須留意中產長者大增的趨勢。統計發現,三十萬戶純長者家庭中,有三萬九千戶僱有外傭,十年間多了兩倍,顯示愈來愈多長者家庭或其子女有財力聘請外傭。
超過四成的居家長者,是住在私樓,當中超過四分三是住在自置物業,此中逾八成已經供滿了樓,顯示這些長者大部分生活條件並不緊絀。
今時今日的社會發展趨勢,是長者和子女兩代人都比較注重私隱,一些長者基於“相見好,同住難”,寧願與子女分開居住,避免婆媳摩擦,至於年輕倆口子亦喜歡有自己的小天地。
這些有經濟能力的長者,自僱家傭或鐘點工人料理家務,或由子女代僱照料,相當普遍。部分子女亦喜歡搬往接近長者的地方,方便互相照應。父母有事,子女可隨傳隨到,子女又可託父母幫助照顧孫兒,或者監督外傭好好照顧下一代。
應社會需要 利身心健康
此外,隨着教育水平提高和健康狀況改善,統計顯示長者工作人口十年間激增了一倍三。雖然當中不乏生活窘迫、為了餬口繼續操勞的基層人士,但是,從事三類較高技術職業組別(即經理及行政級人員、專業人員以及輔助專業人員)的比例,亦高達三成。
在失業率低至百分之二點九,整體勞動人口短缺的今天,不少企業都歡迎富有經驗和專業技能的人士,到達退休年齡後繼續留在崗位,紓緩人手不足。對中產長者來說,他們的經濟壓力不大,但是如果能夠有一份工作時間自由度較大、又能夠繼續發揮所長的工作,精神上續有寄託,自然有益身心健康。
人口老化比香港嚴重、每五人就有一位是長者的德國,為吸納長者留在勞工市場,不但設立專門為退休人士找兼職的中介公司,還由政府統籌倡議“經驗即是未來”,與工商界和老人權益團體合作,強化高齡員工就業機會,提供再培訓,提升長者的專業資格,填補專業人才缺口,同時鼓勵長者擔任義工,協助長者有健康晚年。人口持續老化的香港,亦須全面部署善用中產長者的力量,利人利己,為社會作出貢獻,也可成為推動經濟的一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