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3月22日電 香港《大公報》22日發表題為“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助增全球信心”的文章,全文如下:
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由此顯示中國會堅定不移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釋放更多增長動能,增強全球對中國以至世界經濟前景的信心。
事實上,當前貿易戰陰霾密佈,環球金融市場起伏不定,其中港股昨日先升後跌,恆指從全日最高位急跌逾五百點,反映市場憂慮全球經濟回暖良好勢頭面臨挑戰。此時中國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顯得十分重要,包括多方面放寬市場準入與增加商品進口,藉此推動服務業發展、開拓經濟新亮點之餘,更可為貿易全球化發展注入正能量,抗衡不斷升温的貿易保護主義思潮。
過去五年,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轉型取得一定進展,經濟增長實現從投資、出口拉動轉向消費、投資與出口等三頭馬車協力拉動,其中去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百分之五十八點八,消費已連續四年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一引擎。
不過,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還不夠足、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因此,中國需繼續進行去庫存、去產能與去槓桿等結構性改革,加快創新發展的步伐,並且通過機構改革,強化部門職能與效率,配合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同時,進一步降低進口商品的總體税率、放寬市場準入與資本市場有序開放,從而產生經濟新增動能。
政府工作報告設定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為百分之六點五左右,比去年百分之六點九的實際增速為低,但這並不代表經濟發展呈現失速問題,只是反映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追求增長質量與防控風險比增長速度更加重要,為主動調控的結果。
一個較為平實的增長目標,有助中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勢態,不但為進一步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提供更有利的客觀環境,還可避免地方政府為追求增長速度而過度舉債。事實上,全球寬鬆貨幣政策逆轉,中國需加強防控金融風險。
過去五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六千八百多萬,而居民收入年均增長百分之七點四,高於經濟增速,成為世界上最多中等收入人口的國家,估計高達四億多人。中國中等收入人口還會持續增加,有序擴大進口與開放市場是大勢所趨,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將不斷加大,同時也為世界帶來重重機遇。
中美擴大經貿合作、推動互利共贏是唯一正確之路。隨着經濟轉型,中國逐步加大服務業、製造業等對外開放的力度,而美國也應放寬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限制,中美之間貿易將趨向平衡,美國動不動推出損人不利己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無疑是下下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