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港媒:劏房祭祖折射港人置業願望

时间:2018-04-06

香港新聞網4月6日電 香港《商報》6日發表題為“劏房祭祖折射港人置業願望”的文章,全文如下: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清明祭祖是本港一直保有的傳統習俗,每年清明節,許多市民都會前去墳場或龕場祭祖。昨又一年清明時,眾多孝子賢孫依然購買紙紮祭品帶去掃墓以盡孝道。今年香港紙紮市場開創了一個“劏房大屋”新品種,銷情還很好,即將一套大洋房“浻”成若干獨立小房間,不少市民都表示買給逝去親人,既可自住,還可收租升值,讓祖先也能當上業主。浻房格局已滲透到陰宅,令人唏噓,足以反映本港現實居住環境的惡劣,要通過祭品才能滿足親人的業主夢,也折射出港人置業的艱難和強烈願望。

都說祭拜祖先,一是表達思念之情,奉上各式“食、住、行、穿”的祭祀品孝敬,讓他們在陰間享樂,實現生前未能完成的夙願;二則是寄託現實的願望與希冀,祈求先人可以護佑自己圓夢。今次“紙紮劏房”的出現,甚至還有“六合院”等獨棟大屋祭品入市,正正道出了普羅市民渴望“上樓”和改善居住環境的殷切心聲。活著在世時不能當上業主,享受寬敞的房子,只能通過祭品在陰間得以實現,在世的後人還要將置業夢寄託在這些房子祭品和祈禱上,希望自己有天也能擁有住屋,希望房子面積能更大,環境更好,豈不悲哉?

但這就是本港的現實,連續8年排上全球房價最難負擔城市的榜首,“貴到離地”的房價讓普通市民只能“望樓興嘆”,甚至近年居屋等資助型房屋都越漲越高,超出市民負擔。房價越來越貴,但居住環境卻是越變越差,納米樓等迷你樓盤在本港市場不斷湧現,劏房等租屋屢見不鮮,越浻越細。眾多“無殼”市民都無法“上樓”,奈何政府的公屋供應也遲遲跟不上民眾需求,最新平均公屋輪樓時間已延長至4.7年,早已超出政府制訂的3年“上樓”目標,運房局局長陳帆就曾為此表達羞愧之情,甚至直言未來5至10年都很難回到3年目標。可見,本港房屋供應面臨的嚴峻現實。

房價高到離譜,供應遠遠不足,條件越來越差,是本港公認的社會問題,也是市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屆政府已拆牆松綁,大膽創新,試圖從多個途徑緩解房屋之困,提出多種措施,包括檢視土地來源,積極覓地建屋,助推多種社會租住房屋,設立“首置上車盤”新增置業階梯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已提出填海、碼頭上蓋、發展郊野公園等多達18項的土地發展計劃,即將於26號展開公眾諮詢;社會上亦有許多積極有意義的房屋建議措施,例如貨櫃組合屋、碼頭上建“天空之城”、管道屋等,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陳家強昨也獻策多建首置上車盤,且定價須與市價脫恥等。應該說,現時並不乏設想和辦法,關鍵是政府和社會各界要同心協力,有勇氣和決斷力將這些設想都付諸實際行動,不要再議而不決、多番阻攔。

既然渴望“上樓”,解決房屋問題已是全社會共識,本港就應團結一致,果斷取舍,做出決斷,多管齊下,切實行動,早日讓房屋問題得以紓解。希望清明不再有“紙紮劏房”,現世就能圓置業夢!

香港商報評論員趙燕玲

  • 上一篇:港媒:諮詢架構年輕化 助減社會兩極化
  • 下一篇:港媒:中國不怕貿易戰 美會知難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