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文匯:眼全局積極參與 力求共識解土地荒

时间:2018-04-28

香港新聞網4月27日電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昨日起展開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提出18個土地供應選項,供市民提出意見。《文匯報》認為,香港土地短缺問題迫在眉睫,增加供應刻不容緩,但社會對造地缺乏共識,此次諮詢目的就在於經廣泛討論、凝聚共識。土地供應與市民利益息息相關,大家必須認識到,在這個問題上大家同坐一條船,沒有人可以逃避土地荒的巨大禍患。本次諮詢的結果,對香港未來覓地建屋之路能否順利開展至關重要,因此不同階層、不同利益角度的人必須從香港發展、共同利益的大局眼,秉持理性態度討論,打破思維框框,共同找尋增加土地供應的有效途徑,對自己、對下一代、對香港負責。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昨日強調,估算香港仍欠缺1200公頃土地,當中800公頃更在未來10年出現短缺,屆時可能出現土地供應“斷層”的現象。香港“生地”變“熟地”需時近10年,意味即使現在找到可發展土地,亦未必能解決土地短缺的難題,情況可謂水浸眼眉。

從小組提出的18個選項觀之,除了8個概念性選項之外,其餘10個中短期和中長期選項均屬“熟口熟面”。香港人並非不知道可以發展棕地、農地,過去亦曾大面積填海和開發郊野,訴求只在於藉本次諮詢,在兩個方面尋求突破。一方面是促使社會凝聚必須加快發展土地的共識。香港發展至今,在土地問題上產生眾多不同的利益持份者,無論哪一種拓地方法,都會影響到其他持份者的利益。用黃遠輝的話來說,“無一個選擇是無痛的”。本來,不同持份者基於不同的利益考慮,由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實屬正常。但對於政府而言,發展土地須從社會長遠、整體利益出發,不能囿於個別持份者的利益而裹足不前,亦不可能做到人人滿意,政府應盡最大努力,推動社會找到開發土地的最大公約數。另一方面,香港過去開拓土地的進程緩慢,原因包括土地改劃、補地價、城規等過程中因循守舊,程序繁雜,社會應該藉此次諮詢,思考打破框框、提高效率的方法。

一直以來,香港並非無地,在全港1106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中,已發展的土地僅佔四分一,用作居住用途的土地,更只佔整體土地的7%。以一個發展成熟的城市來看,香港可供開發的土地資源潛力可觀,比例亦遠比新加坡、深圳等其他城市為高。香港所欠缺的,只是社會對發展土地的共識,以及政府執行的決心和魄力。

住屋是剛性需求,土地荒導致樓價租金高企、居住環境惡劣、窒礙經濟社會發展,現在的港人乃至下一代港人都深受其害。土地問題不解決,全港市民都是輸家。無可否認,香港有一小部分人將土地問題當成政治籌碼,刻意阻撓土地發展,藉此與政府討價還價。本次諮詢是一個難得機會,讓廣大市民表明態度,社會各界應珍惜機會,對各個選項逐一認真研究,積極建言,以全局思維、理性態度,就突破性方法達成共識,加快香港覓地建屋的步伐。(完)

  • 上一篇:大公報:許智峯"強搶"性質嚴重必須DQ
  • 下一篇:香港中聯辦舉行首次市民"公眾開放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