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5月18日電 香港《經濟日報》18日發表題為“迎生科股 認識常識須兼備”的文章,全文如下:
近日中港醫藥股股價飈升,主因炒作消息,投資者高追風險大。隨本港上市制度改革,一般投資者陌生的生物科技公司將有更多來港上市,監管者與投資者都要“到位”,才可將好事辦好。
中港藥股爆升 聞消息瘋炒賣
醫思醫療(02138)與騰訊(00700)旗下企鵝醫生宣布合作,將“智慧診所醫療閉環模式”引入香港,刺激醫思股價昨飈升61.7%。阿里健康(00241)和恒大健康(00708)股價,亦分別升26%和9%。
另一方面,內地常山藥業周二晚發通告,宣稱旗下子公司開發的“中國版威而鋼”已獲批,並指中國有1.4億男人有陽痿問題,市場龐大。中國有逾7億男性,撇除2億兒童和老人,意味28%有陽痿,此論嚴重偏離常識。盡管常山藥業其後澄清,指數據來自券商,未經核實,但股民仍蜂擁入市,常山股價連續兩天漲停板。
醫藥企屬專門行業,投資者需擁有專業知識才能理解,但上述事件反映有很多投資者往往聽到好消息就瘋炒。下半年將迎來大批科網企和生物科技企,以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投資者逐浪必須審慎。
其一,生物科技公司沒盈利,投資者憧憬其開發的技術和新藥等帶來革命性突破,衍生商機。其二,不管是傳統藥企或生物科技企,新藥從研發到成功上市,除通過動物試驗外,還需通過3期人體臨床測試,測試需時10年以上,能通過所有測試的機率僅約10%,股價隨時因測試成敗而急升暴跌。其三,箇中知識極度專業,一般投資者極易誤解及錯判。
專家組助篩選 確保公司質素
故投資藥企和生物科技企,必須監管到位。針對生物科技是新生事物,港交所(00388)成立了一個專家諮詢小組提供意見,協助篩選有關公司的上市申請審批。即使公司上市後,當局須不時提醒投資者買賣新經濟企業的風險,並且嚴格監管敏感消息發布,以免有人混水摸魚。到底應如何監管,當局要及早制定方案。
投資者亦不能將責任交由監管機構,如參與科技大潮,就須做好功課,盡力學習相關知識,在聽到類似內地1.4億男性有陽痿時,切勿只顧炒消息,還須用常識判斷,這樣才不會盲目高追接火棒。
本港銳意發展生物醫藥科技,監管和投資者都需到位,才有利股市與新經濟企健康發展,投資者亦可從新經濟中分享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