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印度網友在國外問答網站Quora上提出了個困惑印度人很多年的問題:印度何時才能獲得像中國那樣的尊重和關註度?中國的成功故事背後有什麽秘密嗎?
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印度何時才能獲得像中國那樣的尊重和關註度?這並不是印度人第一次提出這種疑問。
2017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赴德國漢堡市參加G-20峰會。期間,德國媒體拍攝到這樣一張照片,照片顯示莫迪主動伸手,欲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握手,結果後者伸出食指拒絕了他。
這張照片當時被放到德國各大媒體網站上,有印度網友就問:為什麽德國媒體忽視甚至歧視莫迪來訪,卻鋪天蓋地地報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來訪?
更令印度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明印度才是世界上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但國際媒體卻只關註北京的霧霾,對印度的霧霾“視若無睹”。
2015年12月5日,印度Mashable網站還針對這個現象發表了一篇文章《印度擁有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城市,然而世界卻並不關心這事》。(編者註:隨著中國近幾年不斷加大空氣汙染治理力度,這種現象目前已經發生反轉。)
那篇文章稱,同樣被霧霾纏繞,德裏的霧霾比北京嚴重多了,然而國際媒體談起霧霾時,卻只記得北京,不記得德裏。
文章還舉例稱,霧霾席卷北京上空時,各國媒體的新聞頭條和社交媒體用戶都將註意力集中在北京的空氣汙染上。但美國大使館讀取的北京空氣汙染指數也不過200左右,但德裏當時的空氣汙染指數已經達到999。
事實上,西方媒體也註意到了這個有趣的現象。
2017年8月18日,美國《福布斯雜誌》還專門針對這個問題發表了一篇報道,題目叫做《論媒體關註度,為何印度不及中國?》
文章指出,認為印度被歐洲——包括歐洲的媒體——忽視的說法,並非毫無根據,特別是與中國受到的重視與報道比起來。
文章援引芬蘭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巴特·蓋恩斯的話說:“(歐洲媒體)對印度的關註肯定不夠。”比如,倫敦的《經濟學人》每周均有中國專版,而印度事務卻埋沒於“亞洲”版塊。
對於這種現象,柏林自由大學“亞洲人眼裏的歐盟”項目主任梅·斯圖鮑姆分析稱:“歐洲報紙報道中國如今已習以為常,這與10年前不同,當時只有少數報紙報道中國事務。而隨著中國的掘起,若哪家媒體的報道中少了中國將顯得缺乏國際性。”
然而,這不是歐洲特有的問題。《紐約時報》數年前就指出,“在美國,中國獲得的關註多於印度”。
至於這位印度網友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其實印度人心裏已經有答案了。
印度網友Sridharan Srinivasaraghavan在評論區指出,中國“成功故事”的背後原因是他們的政府毫不猶豫地推動改革。中國人勤奮而且效率高。另外,他們沒有陷入宗教和牛科動物的泥潭中。”
在印度信息技術公司威普羅工作的Tomaz George則從科技發展的角度分析了中國成功故事背後的“秘密”。
Tomaz George指出,“中國的成功故事背後是因為勤勞的人民。過去20年裏,中國的發展速度是印度的5倍多。印度原封不動地吸收了西方的技術,但中國卻發展了自己的網絡技術和社交媒體。”
“將來,中國的網絡公司還將在海外市場擴張。”
“他們開發了能取代谷歌的百度,取代Youtube的優酷,取代推特的微博,以及取代臉書的人人網。”
編譯:王金霞
責任編輯:王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