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1月20日電 香港《大公報》20日發表題為“扶貧有措施 成效要共見”的文章,全文如下:
特區政府昨日發表最新的本港貧窮情況數據,政務司司長暨扶貧委員會主席張建宗主持記者會講解有關情況。這是政府自二○一三年訂立“貧窮線”以來,第六次按年更新有關數據。
據公布:二○一七年,本港貧窮率為百分之二十點一。計入政府的恆常現金政策,二○一七年的貧窮率為百分之十四點七,維持在二○一六年的水平,反映香港的整體貧窮情況大致平穩,政府的扶貧成效有所增加。
張建宗在會上強調,政府一直投放大量資源,為基層市民提供各項非現金福利,當中公共租住房屋(公屋)至為重要。加上不少惠民措施,例如長者醫療券、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等免經濟審查措施的扶貧成效並未涵蓋在“貧窮線”分析框架當中。二○一七年整體貧窮人口雖然輕微上升,但不表示政府對扶貧工作投放的資源及成效有所減退。事實上,政府投放於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持續增加,二○一八/一九年度在社會福利的預算經常性開支達七百九十八億元,相對二○一二/一三年度大幅增加百分之八十六,反映政府扶貧工作的力度有增無減。
毫無疑問,貧窮問題是一個錯綜複雜的問題,有各種經濟、社會、個人以至家庭原因,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得到解決,也很難訂出一個可以徹底消滅貧窮的日期;但貧窮始終是一個嚴峻的、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而關鍵不在於訂立“貧窮線”和政府扶貧政策、措施、優惠等一大堆數據,而是要讓市民、特別是基層市民看得見政府正視貧窮問題、解決貧窮問題的決心、努力和誠意。
如果政府在扶貧問題上已經下了很大的決心,也已經拿出了不少政策、措施和辦法,但市民感受不到政府扶貧的努力和誠意,怨氣未有消減,和諧未見增加,則整個扶貧工作的成效就需要檢討和改進。
關 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