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8月8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8日發表題為“油脂污港 須索償阻嚇 ”的文章,全文如下:
棕櫚硬脂水路襲港,本港要封閉的泳灘昨日增加到十一個,包括旅遊和市民暢泳勝地淺水灣,南丫島綠海龜產卵地深灣更出現“白色奇景”。油污對生態的潛在破壞,比對泳客構成的不便更為嚴重,政府除了加緊清理,還須與內地改善通報機制,及研究向肇事貨輪索取賠償。
棕櫚硬脂是由棕櫚油提煉而成,根據內地向本港通報,珠江水域上星期四發生撞船意外,有九千噸的棕櫚硬脂墮海,隨水飄流至本港。南區和離島的海灘首當其衝,由於水流關係,南丫島海灘向來是海上垃圾和意外污染的重災區,炎炎夏日掃了不少戲水人士的興致,預計這些棕櫚硬脂還會陸續飄來。
這是二○一二年夏天,颱風吹倒一艘貨輪上六個貨櫃箱一百五十公噸膠粒飄港以來,最大規模的海上污染。比起生物吸入膠粒後難以消化容易中毒窒息,今次可融解及食用的油脂,殺傷力較低,有市民還繼續在受污染的泳灘戲水,不過不能低估油脂對生態的潛在損害。
泳客掃興 養魚戶憂生計
環保組織已經表示,太多油脂黏上魚腮或會使其窒息,而且油脂在陽光下融化分解,可能成為細菌溫牀,破壞水質,釋出臭味,令海洋失衡,導致藻類急生而出現紅潮,與魚爭氧,奪魚之命。這陣子南丫一帶的養魚戶,是天天望“海”打卦,期望漁獲不致大受打擊,影響生計。
此外,南丫島深灣是瀕危生物綠海龜每年游上海灘產卵之所,現時正值其產卵季節,最近地中海希臘小島,曾經為此暫停對外交通幾天來保護。要是油脂不散,甚至融在沙石之上,新生小龜黏腳難下水,容易被鷹狗等天敵吃掉,就算成功爬到海裏也不容易游泳。
除了這兩次意外引起的海洋污染,本港漁船亦曾在深海作業時看到內地船隻非法傾倒垃圾,本港每年都檢獲逾萬公噸海洋垃圾,甚至發現有針筒等醫療廢物湧上本港泳灘。內地已加強對非法傾倒垃圾污染海洋的執法,港粵之間去年九月還協議成立兩地海洋環境管理專題小組,並且在今年五月起試行互相通報警示系統。
及早通報 有利堵截清理
今次撞船事件發生後兩天,內地通報本港可能有油脂飄來,如果能夠早一點,本港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準備堵截,減輕對泳灘和魚排的影響。
本港現時要耗費額外公帑堵截和清理油脂,萬一有魚排出現養魚集體死亡,又要向魚戶作出補償。七年前英國石油公司深海鑽油台爆炸,漏出五億公升石油污染墨西哥灣,遭美國政府索償,雙方結果達成和解協議,英國石油公司要賠償約一千六百億港元。上次膠粒污染港海事件,港府成功向肇事船隻有關方面索償,今次亦宜與廣東方面合作,向肇事者追究責任。
本港納稅人沒有理由要為船隻的過失“埋單”,此外,透過重罰和索償來提高阻嚇作用,令肇事者對意外所造成的損害有切膚之痛,將令業界加強航行安全,避免再有類似污染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