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星島日報:闢地硬道理 "軟招"尋共識

时间:2017-08-31

  香港新聞網8月31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31日發表題為“ 闢地硬道理 ‘軟招’尋共識”的文章,全文如下:

  在樓價和租金持續高企、輪候公屋時間迭破紀錄之際,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委任專責小組,全盤研究本港土地供應,要是能夠凝聚社會共識,開拓土地應付需求,就算平整土地和建屋需時,已經有助改變市場對土地和房屋不足的心理預期,緩減樓價屋租雙升的壓力。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發表的最新數據,較能反映實際居住需求的住宅租金指數,今年六月升至一八三點六的歷史新高,至於樓價指數則上升至三三三點六的高位,比一九九七年樓市高峰期還要貴一倍。專責小組一年半內就要“交功課”,時間緊逼。

  雖然差估署的樓價指數上升幅度近月收窄,而政府數據又顯示未來三、四年住宅潛在供應量逐步逼近十萬伙,但是,市民置業需求仍然殷切,近日荃灣有新盤以略低於市價的水平推出,即出現首批五百多伙一天沽清的熱鬧場面。

  改市場預期 增地緩樓價

  雖然當局推出大增樓宇印花稅和收緊樓宇按揭的“辣招”,樓市仍然大漲小回,高昂的首期成本令市民更難首次置業,要降低要求去買“納米樓”,還要求助父母補貼或墊款,有父母還要把自置物業抵押借錢來幫助子女支付首期。

  樓價和租金高企,市區供應尤其緊張,大量非法劏房應運而生,連危險性較高的工廠大廈都有劏房之設,申請公屋的人龍愈來愈長。

  市民的居住質素直接受樓價影響,成為民怨最大源頭,但是市民一邊怨一邊買,原因就是擔心“今天不買明天更貴”。政府矢志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市民卻看到阻難重重,政府要填海,要開闢生態價值不高的郊野公園邊陲土地,環保組織大力反對,政府要收新界農地發展,保育團體稱為何不收棕地,政府要收棕地,又要面對安置棕地上作業的貨櫃停放難題。

  攤開比利弊 討論定優次

  這種種難題,社會有目共睹,卻沒有共識,各方為自己的利益或意念訴求,推來推去。特首現在實踐競選政綱承諾,委任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網羅廣泛背景的人士,由學者專家、環保人士、新界鄉紳、社福界以至基層市民,連同官員,把所有闢地選項及其利弊都攤放上桌面,在社會展開綜合性的廣泛討論,縮窄分歧,以定出優次。

  本港人口增加,不止住屋,連帶的社區設施,包括醫院、學校等,在在需地,而經濟和就業所依靠的工商業發展,亦需要有足夠的土地供應。增闢土地是硬道理,而採用硬推的闢地手法卻會招來較大的反彈和爭議。專責小組則可透過廣泛討論,找尋各方可接納的最大公約數,達成基本共識。

  雖然仍然會有些人不接受任何妥協,覺得專責小組偏重發展而輕視環保,但是,這樣的態度解決不了現時市民居住和社會發展的問題。當社會經過綜合深入討論形成共識,政府按此來闢地,就有較充分的理據和得到較大支持。這“軟手段”應可減少推行阻力,加快土地供應步伐。

  • 上一篇:港股突破二萬八阻力 連升8個月勝全球
  • 下一篇:香港商報:香港市場監管須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