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12日電 鄰舍輔導會爆出計錯數風波,前年稱有盈餘,向員工派發獎金,其後擴大服務,至近期又突然發現面臨赤字危機,急急補鑊,須裁減員工,並提早終止服務計劃,亂象叢生。《頭條日報》認為,社署不能置身事外,除了介入調查是否有人涉違規行為,更重要是確保市民所需服務不會突然停止。
鄰舍輔導會年報顯示,機構上年度獲社署撥款近四億港元,該會前年曾向員工發放一點七個月獎金,最高職級的總幹事獲發十九萬三千元獎金,入職一年的合約福利工作員則可獲三萬四千元,人人有份,但當時已引起“肥上瘦下”的質疑。事件持續發酵,該會早前披露,在檢視最新財務狀況後,發現開支增長比預期為高,為確保財政穩健,須於年底提早結束臨時人手職位,涉及逾一百人,比原定早近一年。
儘管該會強調,裁員決定與前年發放獎勵金無關,但部份高層自動減薪三成,財務總監請辭,大有自行問責的意味。然而,有關補救措施,未能釋除員工、社工界和公眾的疑慮,因有數個問題未有答案。首先,由專人核數,為何一時出現盈餘,一時稱財政緊絀;二,豪派花紅,是否謹慎之舉,尤其涉及公帑,必須物有所值,並受充份監管;三,在聘用逾百名臨時員工開展新服務,有沒有預測財力是否足夠,以免爛尾。
對一連串疑點,社署必須徹查管理出了甚麼問題,為何財政一團糟?繼而要犯錯者承擔責任,同時檢討現行社署官員沒有代表進駐社福機構董事局,是否欠缺監管和制衡,出現獨立王國。而最重要,是確保已開展的青少年、家庭、長者等服務,不受影響,因服務受眾是無辜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