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13日電 香港《文匯報》13日發表題為“扭轉懶政作風 革除官僚陋習”的文章,全文如下:
申訴專員公署昨公佈主動調查結果,批評地政總署行事散漫,對一間興建在農地上的村屋,違規及佔用政府土地超過20年才“釘契”,對放肆的規違行為知情而不作為。 另外又批評康文署圖書館每年用過億元去購買新書,同時間又每年將數以十萬計註銷的書籍,在沒有清晰標準下當廢紙回收處理,造成浪費。這些調查結果,反映出部分政府部門長期懶政,便宜行事的作風。涉事部門並沒有積極解決問題,改進工作,而是敷衍了事、得過且過,這種官僚主義和怠惰態度必須革除。政府對此必須高度重視,加強問責,追究涉事官員的責任,根除不作為的懶政風氣,加強為市民服務的精神,進一步提升管治水平和效率。
有關調查發現地政總署對一間違規村屋的處理前後經過近20年,違規問題最嚴重時佔用約110平方米官地,其間業權轉手3次,上兩手業權人分別獲利50萬及2萬,地政總署才檢控業主違規及要求拆除違例建築。但即使如此,最後的業權人兩次被定罪分別僅被罰7萬元。如今過往業主獲利的50多萬元難以追討,而且定罪罰款金額對比違規的時間之長和面積之大,違規成本太低。正如報告所批評的,署方行事如此散漫,客觀上是縱容違規和姑息違規者。
至於康文署轄下的圖書館,被指在過去8個年度的圖書採購增幅為16.8%,但同期每年借出館藏數目下跌18.2%。關鍵是現時當局仍沿用“每年採購不少於70萬項館藏”的參考指標,但該指標已經是上世紀90年代定下,早已過時。20多年以來社會急速發展,市民接受信息的渠道高度電子化,如此因循守舊,不造成浪費才怪。對申訴專員公署的批評,民政事務局在回應時亦直認有關指標已用了很久,需要審視,會即時作出檢討。不過令市民不解的是,對於如此明顯的問題,康文署的管理人員難道毫無察覺?為什麼一定要被人揭發、批評才被動地回應?
上述的咄咄怪事,反映出個別政府部門存在嚴重的不思進取、懶政無為心態。申訴專員劉燕卿說,相信個案只是冰山一角,這不免令港人感到痛心。香港近年社會發展遲緩,競爭力每況愈下,除了社會泛政治化的影響外,少數政府部門為政不勤、施政不力,亦是不可否認的原因之一。審計署、申訴專員公署年年審計、年年提出許多有針對性的建議,有關部門是表面接受,但實際上依然故我,甚少改進,實在有負700多萬港人所託,怎不令市民感到氣結及失望?對此,政府高層必須痛定思痛,下大力氣加強問責,徹底改進工作的不足,革除官僚陋習,全面提升政府各部門的施政效能,讓政府良好的施政策略落到實處,方能造福市民,促進社會進步,同時減少市民的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