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15日電 香港《大公報》15日發表題為“樓價太高了 置業捱貴息”的文章,全文如下:
為圓置業夢,愈來愈多買家使用地產發展商提供高達八成按揭計劃入市買樓,表面上只付兩成首期,便可輕鬆“上車”,但實際上要承擔比銀行高出一倍的按揭利息,廿年按揭總利息支出,可能要多付數百萬元,隨時足够買多一個單位。是否值得,大家應該心中有數。
消委會昨日提醒置業者,需留意銀行或地產發展商提供按揭計劃的利率水平,利息支出相差會很大。為保障自身利益,看來置業者非小心“格價”不可。
近期新樓盤買家之中,使用地產發展商提供高成數按揭比例已上升至兩、三成,歸根結底是樓價太高、升得太快,置業者向銀行申請按揭貸款愈來愈困難。以一個價值五百萬的單位為例,要先付樓價四成的首期,然後供樓支出不能超過家庭總收入五成,跟著還要通過加息三厘的壓力測試。先後過三關,難度很大,迫使買家紛紛轉用地產發展商的高成數按揭。
其實,買家甘願捱貴息,接受地產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其中一個因由是相信未來樓價仍有升無跌,期望樓價升值,從中賺取厚利,相比之下,利息支出只是微不足道。
不過,買家如意算盤恐怕打不響。近月樓價升幅開始放慢,反映住宅新增供應對樓市影響開始浮現。若然樓市真的好景、承接力充足,地產發展商根本不用提供高成數按揭,用作催穀樓盤銷情。
最令人憂心的是,高成數按揭為本港樓市埋下一個計時炸彈。由於使用高成數按揭的買家,沒有通過嚴格的家庭入息審查或加息壓力測試,普遍承受樓市以至經濟下行的能力不足。一旦經濟與就業市場突然急速轉壞,又或利率大幅上升,便要面對“上車易、供樓難”問題,最終可能要斷供,物業被收回拍賣,添加日後樓價回調壓力。
韋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