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5月5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5日發表題為“失落四分一世紀 讓平油重返港”的文章,全文如下:
競爭事務委員會公布對車用燃油市場的研究結果,指沒有證據顯示油公司合謀定價或“加快減慢”,難免令眾多期待競委會“打大老虎”的市民失望。不過,競委會至少針對本港市場情況,提出了一些加強競爭或減輕車主負擔的建議,包括要油公司重新引進辛烷值較低的汽油,很值得政府參考落實。
在消費者委員會的密切監察下,本港油公司收斂了參照來貨價變動在零售層面“加快減慢”的做法,但是零售油價仍然比歐美和亞洲多國為高。競委會進行市場研究,由於並非正式調查,故此向油公司索取資料權力有限,查不出任何涉及油公司合謀的證據。
難找油商合謀證據
實際上,控制本港汽油市場的幾家公司,大部分在世界多處都有業務的跨國巨企,已經積累了大量應對外國競爭法規的經驗,又擁有大量確保公司合規的法律人才,有公司更指示員工在社交場合都要避免與“競爭對手”碰面,知道對方出現時,要高調離開,免招瓜田李下。如此嚴謹的避嫌要求,競委會就算正式調查,都未必找到同業之間合謀抬價的資料。
本港幾家油公司的汽油零售價差不多同步變動,原因之一是大家的主要來源都是新加坡煉油廠,受其出廠價影響,原因之二是油公司在零售層面提供五花八門的折扣,令消費者難以格價,結果價格雖變而消費者光顧對象不變。見到同行加了價都影響不了生意,不妨緊跟其加價擴大利潤,這已經成為這行業行之多年的默契,不必預先合謀。
這種變相一致行動,還導致九十五辛烷值的汽油在一九九一至九二年間,不足半年內即從香港絕迹。環境保護署因為降低汽車廢氣排放污染而要求汽油辛烷值至少為九十五,但市面上只有九十八或以上辛烷值的汽油出售,新加坡的經驗顯示九十八辛烷值的汽油貴一成半;換言之,本港消費者在毫無選擇下被逼用了四分一個世紀“貴油”。
長遠須破供應壟斷
政府多年來試圖在汽油零售市場引入較多競爭,效果不彰,主要原因是入場門檻高,尤其是土地方面,沒有能力自建油庫和碼頭者,只能有求於現有大集團,競爭本錢難免受削弱。競委會的研究報告,建議考慮設立政府或獨立第三者營運的中央油庫分租予油公司,以及興建連接深圳的輸油管而減少對新加坡海運汽油的倚賴,雖然值得研究,但是問題複雜,並非短期能夠成事。
最能夠立竿見影的,還是趁本港有二十八個油站明年合約期滿,在新約中規定經營者要提供九十五辛烷值的汽油。這種辛烷值的汽油通行多國,競委會引用早前一項調查,指本港九成九以上私家車都可用此汽油,專家指出絕大部分車輛用九十五或九十八辛烷值汽油性能並無特別差異,本港市民不應該被油公司剝奪這廉價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