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月2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道,經過一百三十二天,澳門地標——黑沙環發電廠煙囱的拆卸工程已於上月廿八日完成。澳電表示,過程遇到不少挑戰,煙囱施工第五天,便遇上“天鴿”風災,及後又發生小火災,幸好整體工程無發生大事故,亦無延誤工期。這支大煙囱從此成為澳門人的集體回憶!
澳電監管事務及企業傳訊辦公室高級經理聶麗冰表示,整個澳門發電廠拆卸工程籌備了兩年,去年五月正式開始拆卸,其中居民最關注的煙囱拆卸工作於去年七月十日開始,九月六日進行“第一切”,整個拆卸工程在澳門建築工程史上是較大的項目、難度相當高。煙囱本身高一百○一米,所以用了達一百三十二米高的吊機,澳門並無如此高的吊機,要從外地運抵本澳,吊機重約六十噸。
環保“血滴子”拆卸
由於澳門電廠較近民居,較多人居住,又有政府部門和學校,因此選擇了對環境影響最低、安全度較高的方法,由上而下拆卸,且於煙囱內設工作台,確保拆卸過程中,雜物不會直接掉到地面。居民亦戲稱這種拆卸方法為“血滴子”,從煙囱頂部鑽孔,以鐵鏈鎖緊再拆卸,每次切割約一點五米至兩米煙囱,從而減低噪音,亦可令塵埃量大減。
回想整個施工期,遇到不少挑戰,其中“八 · 二三”風災相信整個澳門仍記憶猶新,當時原定八月十九日進行“第一切”,但施工數天便遇上“天鴿”風災,最終於九月六日才完成“第一切”。
風災期間,同事們因應公司設定的颱風施工指引,做足準備工作。懸掛三號風球時,不可再進行拆卸,因為吊機很重、很高,必須確保安全性。當時需要將全部吊機放回地面,電廠或相關工作的員工更需要廿四小時在電廠候命,幸好無任何事故發生。
及後於上月八日發電廠因直流電源電池組故障引致火警,過程中無令任何員工受傷或不適,亦無影響拆卸工程進度。直至上月廿八日,整個煙囱已經順利完成拆卸,慶幸整個拆卸工程工作人員都沒有發生較大的事故或損傷。
清除土壤重油成份
由於安放發電機組的地方,在發電過程難免有些重油會浸到土壤,所以澳電需要確保土壤歸還予政府時,根據環評報告要求,土地質量必須確保安全。因此現時需要將土壤處理好,透過設備清除土地中的重油成份。
現時整體拆卸工程順利進行,預料整個電廠的土地淨化完成後,按照既定時間表,如期於今年十月歸還予特區政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