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月12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道,去年申請青創三十萬元上限的免息貸款宗數較一四年減少,有意見認為是青創者更懂得審慎投資,知道風險存在。有青創者坦言,經歷去年風災後打消申請青創援助念頭,明白到經營實體店有風險,擔心“一身債”更難還。亦有青創希望政府日後可在創業前的培訓、諮詢上多着墨。
經營零售網店的年輕人林小姐表示,受身邊朋友影響,曾有意申請經濟局推出的青創免息貸款,用作開設實體店。但去年一場“天鴿”風災令她有更深啟發,眼見不少中小企因風災招致重大損失,明白到經營實體店存在風險,先是憂租金、人手,繼而憂生意、人流。且青創免息貸款需日後償還,坦言未來的事無人知,店舖可能會繼續擴大發展,又可能因難敵競爭被市場淘汰,擔心失敗時招致“一身債”。因此未有充足準備前,會先維持原狀,希望理性思考。
有成功申請青創援助貸款的黃先生表示,作為“過來人”,雖然每月償還款項的金額不多,但連同舖租、人手成本等一併考慮,對零經驗的年輕人而言仍有一定風險,建議青創者要多留意。網絡日漸發達,越來越多年輕創業者嘗試從網店起步,可減低因失敗而欠下巨債風險。至於申請青創援助宗數減少,他估計可能是因青創想法日漸成熟,與以往一窩蜂創業有別。如果營運資金足夠,大部分年輕人都希望靠自己創業,以免最後“損手爛腳”、越蝕越多收場。
另有科技公司負責人許先生表示,公司剛起步,投放資金未敢太多,現階段無打算申請政府相關資助。但隨着未來公司業務可能擴大,不排除會需要援助,但前提會先衡量公司可承受的風險。始終創業零經驗,他認為政府日後可助創業者在創業前準備、諮詢上多給意見,比起資金援助更奏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