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多位前驻外大使追忆钱其琛:高屋建瓴 柔中带刚

时间:2017-05-22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电 题:多位前驻外大使追忆钱其琛:高屋建瓴 柔中带刚

  中新社记者 李纯

  “说他是外交战线杰出的领导人,一点都不为过。”回忆起钱其琛,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前驻俄罗斯大使张德广说。

5月18日,中国原国务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的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5月18日,中国原国务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的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为回忆钱其琛的外交实践,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日前举办座谈会,多位前驻外大使一同追思与钱其琛工作、接触的点滴。

  2017年5月9日,中国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原国务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据官方资料,钱其琛曾于1982年至1988年担任外交部副部长,1988年至1991年任外交部部长,并于1991年至1992年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

  1973年,30岁出头的张德广来到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开始了自己的外交生涯,为他安排工作的便是时任驻苏联使馆参赞的钱其琛。“从办公室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把对苏外交工作当作一辈子的事业来做”,时至今日,张德广仍记得钱其琛对他的嘱托,“这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

  张德广说,钱其琛工作的“高效率”令他至今难忘。“我们写出来的东西交给他以后,很快就改出来了,文字也很简练。”

  言及“高效率”的还有前驻欧盟大使、前国务院外办副主任夏道生。他回忆,钱其琛的办公桌上干干净净,并无成摞堆满的文件。“文件送给他,立刻就批完了。”他认为,只有胸有成竹、有主张的人,才能做到决策如此之快。

  年逾六旬的外交史学会会长、前驻希腊大使杜起文自谦为“晚辈”,“把握大局、注重战略思维的能力”是钱其琛留给他最深刻的印象。“他处理事情的时候,体现出一种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气势,能够抓住问题的实质,把握事情总体的发展方向,很少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拖泥带水。”

  杜起文说,这种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与钱其琛坚持学习、不断自我提高密不可分。他表示,钱其琛只用一上午就能处理完送来的文件,并交代下午若无紧急事项不要打扰,“那是他学习、思考问题的时间”。

  “有情叙往事,无官开新卷。”这是钱其琛曾作一首五言诗中的两句。在《外交十记》自序中,他这样写道:“我已经75岁,超期服役,退下来只想有时间,看些以前想看而没时间看的书,做些以前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

  序言中还提到,《外交十记》是钱其琛“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件,平实白描地写下来”。前驻埃及、阿尔及利亚大使安惠侯认为,该书是一本极具个性的回忆录,“是他的思想,他的风格”。

  作为中国外交部的首位新闻发言人,1982年3月26日,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举行了中国外交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就中苏关系发布“只有三句话的简短声明”。声明虽然简短,却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这次记者会也成为外交部发言人制度的雏形。

  杜起文说,钱其琛的思维“犀利得像激光一样”,但在具体对外表态上始终是“低调的、含蓄的、冷静的、留有余地的、很少令人难堪的”。“轻声说重话”“提起来千斤重,放下去四两轻”,在今天看来,这些钱其琛留下的话语仍旧值得后辈中国外交工作者们深思和学习。

  “用简单的话讲,他的风格就是柔中带刚。”前驻欧盟大使丁原洪表示,作为外交工作者,既要坚持原则,亦需策略灵活。钱其琛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其“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两者结合得非常好”。

  前驻德国大使、外交学会前会长梅兆荣记得,钱其琛平时话不多,但讲起话来有根有据,平易近人。“他现在走了,但是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外交遗产。”(完)

  • 上一篇:上海海事法院高效处理涉哈萨克斯坦海事强制令案件
  • 下一篇:外交部:中方愿与亚太经社会各成员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