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记者丁飞 唐奇云)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从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到今年4月海南自贸试验区破土而出,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正一步一个脚印,从上海走向全国。
自由贸易账户是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的“重头戏”。当前,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已获批复制推广至海南自贸区,而围绕金融市场开放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也在各自贸试验区乃至全国范围推广。中国之声系列报道《试出新未来,闯出新天地――自贸试验区五周年回眸》今天推出第五篇:《自由贸易账户为资金架起“高速公路”》。
业内有这样一个比喻,说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好比一条高速公路,上面不仅有负责监测的摄像头,还建了很多服务区和加油站,让更多车子选择在高速公路而不是乡间小道上跑。
这条为资金架起的“高速公路”开通于2014年5月――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它也被看作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基础设施搭建完毕。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个账户的落地使企业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企业负责人说:“自贸区的政策推出以后,可以实现资金的双向流通。这样能够让我们在上海的总部实现统一管理,而之前是分开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平台。”
自由贸易账户是一套以人民币为本外币合一的可兑换账户,由金融机构在分账核算管理的制度下运营。简单说,自由贸易账户没有专户的概念,也没有分类,企业只需开设一个账户就可以办理跨境的本外币结算,以及境内的人民币结算。即一个账户统筹管理资金流通。商务部研究院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所所长崔卫杰进一步解释说,自由贸易账户其实是金融开放创新非常重要的一点,它的主要出发点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诉求,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统筹利用国内国外资金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统筹渠道,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资金可以更方便地进出。
截至目前,已有3.8万多家境内外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7.2万个,累计办理各类本外币跨境结算折合人民币25.9万亿元,涉及161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央行上海总部跨境人民币业务部主任施 娅表示,自由贸易账户还为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她说:“因为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以后,通常在当地寻求金融服务时,会存在当地金融服务机构对它的认知不够,以及与当地银行打交道时的语言和时区障碍。企业走出去可以开一个FTN账户,满足当地的一些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同时由于它的客户经理一直在国内,也可以持续跟踪它的服务需求,使总体服务能够跟得上企业在境外的经营需求。”
2016年11月,自由贸易账户首次启动对个人服务,2018年自由贸易账户适用范围已悄然推广至上海全市。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广东、福建自贸试验区方案中,“推动建立与自贸区改革开放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均有提及。9月15日,人民银行批准同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并争取在2019年1月1日上线运行。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在经历了被称为“从DOS系统升级到Windows系统”的三轮金融改革后,一批创新成果迅速涌现并得到复制推广。
金融开放的一面是鼓励创新,另一面则是管控住风险。对于创新,上海开创了国内最早的金融监管沙盒实践,为现有政策不完善、无覆盖、不清晰的领域提供先行先试的“绿色通道”;而对于风险,上海构建了四道风险防控机制,第一道在实体经济层面要求交易真实合法,第二道在金融机构层面要求做好跨境流动性管理,第三道在央行上海总部层面,动态预警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排查处理,第四道防线则设置了调控工具,一旦跨境收支总量异常,可实施调控。
崔卫杰认为,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依然是下一阶段我国金融开放的重点。他说:“其实金融开放创新是所有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的重要内容,但很多措施只有上海有,因为风险是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金融开放是利率的市场化、人民币的国际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汇率形成机制,这其中的制约核心是人民币国际化,也就是跨境使用人民币的量。如果我们跨境使用人民币占比高,金融开放推进的力度会更大,这与我们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所以下一步金融开放的一个核心要点就是推进人民币的跨境使用,目标还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诉求,按照诉求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