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民族精神】龚全珍:活着就是为人民服务
央视网消息:今年已经95岁高龄的龚全珍,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龚全珍跟随丈夫,解甲归田,回到甘将军的家乡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务农,并一直从事山区教育工作。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亲切地称龚全珍为“老阿姨”,并指出“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今天《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系列报道,就为您讲述这位老阿姨的故事。
61年前,龚全珍放弃了优越的城市生活,跟随丈夫甘祖昌将军,回到了这里――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当起了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龚全珍:苦不觉得苦,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觉得很难为情。
回到农村,龚全珍先后在条件最艰苦的九都中学和南陂小学任教。执教期间,她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去资助家境贫困的师生,甚至还把每次涨工资的名额都让给其他同事。
江西省莲花县南陂小学退休老师 刘永林:上面分下来指标加工资,龚全珍就首先提出来,她这个指标不要,要让给哪个呢,要让给刘永林,就是我。她说刘永林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加上生活在农村,生活很困难。
但是,这个提议没有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大家坚决不同意龚全珍再次让出自己涨工资的指标。
江西省莲花县南陂小学退休老师 刘永林:后面,她就一个一个老师的单独做思想工作。她就告诉我说,现在老师们都同意让给你,我心里非常激动,我这一世都忘不掉。
龚全珍:我从新疆回来,新疆工资很高。涨工资大家都有份,但是我不能涨了,因为我工资很高了,已经是多拿了人民的钱,再不能涨了。
翻阅龚全珍的日记,我们发现她想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为人民服务――
1966年月11月22日:每天都认认真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1992年4月1日: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我活着的唯一宗旨”。
在龚全珍将近70岁的时候,她主动提出要住进莲花县的幸福院,要去那里照顾比自己更年长的老人。
龚全珍的三女儿 甘公荣:她说,公荣,我觉得我现在六十多岁,还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个党员,什么东西都不做,她说我心里很难受。
在幸福院照顾老人的同时,龚全珍还办了一个“幸福学习小组”,给周围的孩子辅导作业,讲革命故事。其中,有一位小女孩――彭艳峰,因为龚奶奶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命运。
彭艳峰一家四口,只能靠妈妈在纺织厂的工作过活。1995年,纺织厂突然倒闭,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姐弟俩面临着即将辍学的困境。
彭艳峰:因为我妈妈会做裁缝,龚全珍说你要不然去摆个摊,可是当时家里没有本钱,更不要说还要拿出钱去做小生意,当时(龚)奶奶二话没说就拿出五百块钱给我妈妈。
在龚奶奶的帮助下,彭艳峰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然而,2005年,不幸再次降临,彭艳峰的妈妈尹润娇被查出白血病。这也成了龚全珍的心病,她在日记中写到“我该怎么办?在寒冷的冬夜,我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为了救润娇,我不得不把仅有的存款奉献出来了。”
彭艳峰:当时我妈妈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她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然而,所有的努力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彭艳峰妈妈的性命。但是,彭艳峰姐弟俩在龚奶奶的资助下,都顺利完成了学业。
如今,彭艳峰和龚奶奶一样,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并且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最让彭艳峰感动的是,龚全珍一辈子勤俭节约,却用超过三分之一的工资扶贫济困。
彭艳峰:奶奶有一次跟我说,她说她是不是应该自己存一点养老钱,那个时候她都快九十岁了,她还没有为自己存下养老钱。
如今,龚全珍的女儿甘公荣接过了爱心接力捧,继续弘扬父母的精神。90后的曾孙女甘迪,放弃了月薪八千的城市工作,和61年前的龚全珍一样,选择回到沿背村,当起了月薪两三千的红色讲解员,给来这里学习的党员干部讲述祖辈艰苦奋斗的故事。回村时,她曾给曾祖母龚全珍写了这样一封信。
甘迪:曾祖母,您一直捐资助学、扶贫救困。只要还能动,还能讲,就要为社会做一点事,永不掉队,是您对自己的要求。这么多年来,您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曾祖母,是您的精神指明了我人生的方向,我一定将咱们家的精神宣传好、传承好,争做一名优秀的红色基因传承者。您的曾孙女,甘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