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
“得数学得天下,失数学失脚下。衷心希望教育部门加强组织、引导和管理,加强数学教育,加快培养数学顶尖人才。”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张云勇提起数学,感慨颇多。他直言,要抛弃我国数学水平领先的错误认识。
张云勇在提案中给出的一条建议就是,引导和规范各类数学竞赛活动,力争在国际数学竞赛上取得佳绩。 确实,我国已经连续四年没有拿到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第一了。就在前不久结束的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上,我国派出的队伍也无一人拿到金牌,团体总分排名第六。有人认为这说明我国数学整体实力在下降;也有人将板子打到基础教育阶段的“禁奥令”身上。
那么,究竟怎么看待国际奥赛的这纸成绩单,而数学竞赛和数学高端人才的培养,又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们不用对成绩过于敏感。”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向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对这类奥赛成绩,应该有平常心。 “和所有竞赛一样,能拿到好名次,自然值得肯定;没有拿到,也不用全盘否定。”
周向宇强调,从奥赛中选拔苗子,应着眼于兴趣爱好和长远志向,不应完全受短期功利目标所左右。毕竟,高端数学竞赛只适合真正有数学天赋的少数人去参与,盲目鼓励甚至逼着学生去参加各类竞赛,反而可能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消磨掉。
而兴趣,对数学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周向宇说,做数学是场马拉松,求索之路没有尽头。上了大学,念了研究生甚至博士,也才只是开始。若真的想在数学世界有所收获,兴趣和热爱才能指引一个人走得长远。
更何况,竞技数学和数学研究是有区别的。
周向宇解释说,竞技数学,不管是再难再怪的题目,都一定有已知答案,但数学研究并非如此。后者强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者要持续钻研,甚至自己提出问题。“你碰到的题目,可能全世界都没人解出来过,而且可能就解不出来。”
诚然,国际上也有不少杰出数学家曾获得过奥数金牌。但是,数学高端人才的成长和高中阶段是否参加过高端数学竞赛、是否拿到过奖牌,并没有必然联系。而且,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的数学,内容差异颇大。一些竞赛高手,若沉迷于过去高中数学竞赛那一套训练模式,可能在中学之后,无法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
所以,也有委员表示,数学人才的培养,最关键的还是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
问题是,现在并没有那么多人愿意以数学为业。张云勇就认为,我国数学的顶尖人才少,高端数学人才不足。
周向宇感慨,在他的学生时代,大家受数学家精神的感召,感觉“勇攀科学高峰”很光荣。但现在,社会诱惑太多,学生的选择也更加多样。“这就要看我们怎么引导、营造氛围,让有兴趣、有志向的人能坚持下去,别把人家挡在从事基础研究的大门之外。”(本报记者 张盖伦 科技日报北京3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