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知识产权的保护一直是版权保护的薄弱点。优质付费知识更是盗版的首要目标。”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花蓓13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知识付费产业盗版侵权猖獗,盗版广泛传播对原创性付费知识造成了极大破坏力,出现“劣币驱除良币”现象。
花蓓解释,尽管目前已通过加密等方式防止盗版,但盗版者只需要通过录屏软件,甚至手机截图就能轻松盗取正版内容,甚至已经形成了专门针对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的盗版产业链,几百元的培训视频,通过淘宝、微信、QQ群等平台销售,只卖几块钱。
数据显示,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2.92亿,预计到2020年,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将达到235亿元。但“李鬼”泛滥等问题带来的负面效应日渐凸显。如何规范互联网知识付费行业,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花蓓调研后发现,对互联网知识付费,目前并无专门性法规和行业标准,相关法规较少涉及,只有部分禁止性规定可以适用。
即便是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电子商务法也将互联网知识付费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该法规定:“金融类产品和服务,利用信息网络提供新闻信息、音视频节目、出版以及文化产品等内容方面的服务,不适用本法”。
“互联网知识付费产业作为新生业态,小荷才露尖尖角,就展现出了强大生命力。”花蓓认为,虽然还没到马上出台专门法规予以规范的地步,但从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角度,她建议有关政府部门牵头,从强化平台监管等方面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与平台一起打击盗版侵权行为。(本报记者 陈 瑜 科技日报北京3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