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11月,科创板横空出世。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补充我国成长型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短板,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建设,不断推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完善的重要市场创新和改革试验田。它更是中国经济从传统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和创新强国迈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火箭助推器。
从受理到注册生效仅仅用了84天的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科创板的速度与监管机构的改革决心。在首批企业陆续开启招股之后,科创板的上市交易也即将开启。中国之声将从今天(7月1日)起推出专栏《问答科创板》,为您详解投资科创板必须要知道的那些问题与答案。今天推出第一期――科创板,何为“科”?何为“创”?
问:科创板是干什么的?
从“科创板”这个名字简单理解,它是将为科技创新带来更多资本的“生力军”,也是资本市场的改革“试验田”,这就是科创板设立最大的意义所在。
从文件规则中寻找的话,科创板的定位可以被概括为3个词――“三个面向”“主要服务”和“重点支持”。具体而言,就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上面这些,概括了科创板的国家战略属性、科技创新属性和产业领域属性。所谓“科”,其高精尖科技前沿的属性定位被概括为六大产业领域;所谓“创”,其创新的要求被描述为具有比较强的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和研发优势,或者是具有创新的商业模式。
当然,这样的定位并不是主观臆想,而是应客观现实需要而生的。我国经济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迫切,相应地,资本市场的发力点更应聚焦于此。
问:上科创板的企业和A股别的板块有什么不同?
本质上讲,科创板和A股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一样,都是面向公众公开发行的直接融资市场,从这个角度讲,它们是相同的,上市企业的属性也会有重叠的部分。但是既然定位有区别,来这里上市的企业、审核上市的方式、交易的方式都有着不一样的地方。
从目前已经受理科创板拟上市申请的企业统计数据来看,处于国际领先、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的企业占比达到34%,达到国内领先的企业占比数字是58%,这个比例对比其他板块那是相当高了。而从核心技术来看,这里面有致力于原创药物的国家高新企业;有国内领先的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服务商;有细分领域的全球龙头;也有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填补了国内空白的供应商。这就是科创板与A股其他板块明显的定位差别。
举例说,之前首批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审议会的3家企业,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和天准科技,虽然公司规模都不大,但研发占收入的比重都非常高,其中微芯生物研发投入占比超过50%。一个企业是不是具有明显的创新性,研发投入占比是重要的指标,这样看科创板的“创”,我们就不难理解,所谓对“硬核科技”的强调是如何实现的。
当然,科创板毕竟是A股市场的新生事物,它的一些制度安排在全球看都有自己的特点,初期难免有一些争议,但这些问题都会在一轮又一轮的审核、问询甚至上市后的过程中逐渐消解。
问:都叫科创板了,这里的企业是不是都是创业企业,风险会不会特别大?
我之前也听到有人理解科创板的“创”含有创业的意思。这种理解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是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虽然很多企业家乐于说“创业永远在路上”类似这样的话,但人们更容易理解的初创期里那些风险极大、不确定性很高的创业企业并不是科创板支持的对象。应该说,这些还是PE、VC等风险投资份内的工作。尽管科创板包容性强,允许企业还未盈利就上市,但是这个对规模的门槛要求是相当高的。未盈利生物药企要上科创板,预计市值需要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所以科创板恐怕和创业企业,还不在一个篮子里。(记者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