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安全性评估值已达到0.99996的国际先进水平;大力矩稀土永磁电机转速可达万分之一度每秒;自主研制的晶圆激光切割装备1小时可加工10片6英寸以上晶圆,成品率达99%……这一连串的数字,是中国精度的最佳注脚。
致广大而尽精微。
正是一群执着专注、一丝不苟的“大国工匠”,铸就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中国精度。他们在每一次对精度的追求中,展现着脚踏实地的作风和匠心独运的智慧。
迈向新征程,正需要这样的精度,正需要这样的精神。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电装车间里,电装操作员在制作电缆。新华社记者 才 扬摄
激光照亮产业路
本报记者 范昊天
走进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半导体面板激光智能装备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激光装备排列整齐,工作人员正在控制面板前调试设备、测试性能。比头发丝还细、还薄的玻璃,在激光切割下,也能“毫发无损”地精准成型。
“激光作为先进的加工利器,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邓家科说,无论是在显示面板、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工业制造,还是在深中通道等大国工程的建造中,都有这些激光装备的“隐形力量”。
“在一个6英寸的晶圆上有6000多颗芯片,传统切割效率低,并且容易破裂。”邓家科举例介绍,华工激光自主研制的晶圆激光切割装备,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1小时可以加工10片6英寸以上晶圆,成品率达99%。
华工激光的母公司——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激光工业应用的先行者、领军企业。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和科研攻关,该公司的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欧洲市场全覆盖。
华工科技的发展成就,是武汉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激光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光谷是中国激光产业发源地,在激光器、工业激光加工设备等领域具有强劲竞争力。
今年3月20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湖北东湖科学城激光产业集群规划,将实施产业空间优化、产业规模倍增、创新能力跃升、核心产品攻关和服务能力强化五大重点工程,推动实现激光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规划提出,到2025年,湖北东湖科学城规模以上激光企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到2035年,打造万亿级激光产业集群。
工程师正在实验平台上做产品测试。俞智君摄
载人“神箭”飞行稳
本报记者 刘 峣
今年以来,火箭设计师钱航的工作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的型号设计师,他和同事们正在为中国空间站的发射任务忙碌着。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执行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的发射任务,发射成功率达100%。这一中国航天的载人“神箭”,就出自于钱航所在团队之手。
载人火箭,安全可靠是第一位。“一个零件的设计好坏,就能左右整个火箭的成败。”钱航说,“我们必须安全可靠地把航天员护送到太空中。”
为了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长二F火箭专门设计了逃逸系统。一旦运载火箭抛整流罩前发生重大危险,逃逸飞行器会像“拔萝卜”一样,带着返回舱飞离故障火箭,并为航天员返回着陆提供必要条件。
为了确保逃逸系统绝对可靠,钱航和同事们用精益求精的工作,为航天员打造出守护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目前长二F火箭的安全性评估值已达到0.99996的国际先进水平。
这一载人“神箭”的背后,凝聚着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智慧与奉献。“只要能确保任务成功、安全,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值得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二F火箭副总设计师刘烽说。
目前,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已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静待升空。“每一个航天人都满怀激情,我们已经做足了准备!”钱航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