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银川4月25日电 (夏宾)中国翻译员马艳萍和埃及翻译员伊娅娜近日分别在银川和开罗,利用视频通话探讨如何更接地气地将名为《美丽宁夏》的中国图书译成阿拉伯文。
马艳萍和伊娅娜都是宁夏智慧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智慧宫”)的员工,每周至少一次的视频翻译报告会是当前致力于中阿文化交流的智慧宫业务兴旺的真实写照。
“员工们加班加点,把中国图书译成阿拉伯文,有很多书要带去参加今年4月份的阿布扎比国际书展。”智慧宫董事长马永亮说,“未来两周内就要推出刘震云小说和马云个人传记的阿文版了。”
马永亮的另一个身份是宁夏大学阿语教授,2011年9月,他和专攻经济管理的同事张时荣、埃及小伙子艾哈迈德・赛义德联合创办了智慧宫,这三位“中阿合伙人”想搭起中阿文化交流的桥梁。
2013年中国官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成了智慧宫发展的分水岭。
学习中文十多年,当过埃及军事学院的汉语教官、中国旅游团领队的赛义德告诉中新社记者,“一带一路”倡议刚一提出就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引起关注,许多阿拉伯国家希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借鉴中国的发展模式,通过图书了解中国可为中阿合作打下文化相通的基础。
2013年智慧宫的营业额仅300万元人民币出头,2014年则超过1000万元。“近几年整体业务保持了100%至200%的激增,今年目标是突破5000万元。”张时荣笑着说。
截至目前,智慧宫已翻译出版、版权输出中阿文图书700余种,涉及中国政治经济、传统文化、人物传记、文学小说等,累计销售超200万册,占中国、阿拉伯国家中阿出版互译市场90%以上的份额。
业务发展背后是专业团队的支持。智慧宫团队已有101人,其中52人是来自阿拉伯国家的汉学家及教授学者,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还能凭借母语优势让译本更好地被读者接受。
每年多次往返中埃两国的马永亮说,全球范围内有22个阿拉伯国家,遍布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让中阿文化交流在新时代孕育出了新生机。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将目光对准了中国,对中国各个方面兴趣渐浓。
在智慧宫颇具阿拉伯特色的展厅里,书架上有马化腾的传记、刘震云的小说《手机》等各类阿文版图书,用阿文撰写、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图书也琳琅满目。
中国图书在阿拉伯国家到底有多火?马永亮拿出一组数据:阿拉伯国家的图书首印是在1000册左右,若能卖到5000册就算畅销书了,而智慧宫翻译出版的很多图书销量都超过了1万册。
比如《中国道路》、《中国震撼》等有关中国政策解读及发展的阿文版图书在阿拉伯国家尤其畅销。马永亮说:“中国近30年发展速度快,阿拉伯人很想了解中国的治理之道和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
“中阿合伙人”推销中国图书的事业还在继续。2017年计划翻译出版153本图书的智慧宫已准备将译本语种扩大到泰语、哈萨克语、土耳其语等。
未来,智慧宫将深耕“一带一路”市场,计划在巴基斯坦、伊朗、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地成立分公司,以书籍、影视、动漫等多种形式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完)